太极拳与“气”

2008-05-29 23:31    

王宗岳“太极拳论”曰:“气沉丹田”: 

    “十三式歌”曰:“气遍身躯不少滞……腹内松静气腾 然……意气君来骨肉臣”; 

    武禹襄“十三式行功心解”曰:“以心行气,务令行气,务令沉着,乃能便利从心……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腹松气敛入骨……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 

     武式的“太极拳论”曰:“气宜股荡,神宜内敛……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李亦畜记录武禹襄四字秘诀并作注释,其又曰:“禹襄母寡太极拳四字不传秘诀:敷: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知全。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始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李亦畜“五字决”曰;“一曰心静……三曰气敛、四曰劲整,五曰神聚”。“撒放秘诀”曰:“引身到前劲始蓄(中有敛字),松开我劲勿使屈(中有静字),放时腰脚认端的(中有整字)”。李氏“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曰:“欲要周身无有缺陷,首先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气向下沉”。 

    陈鑫“太极拳推原解”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直养无害,充塞天地”。陈氏又曰:“中气运到手指头,方为运足”,“一气运行,绝不停留,纯是浩气流转于周身,势不可邂”。杨澄甫曰:“练习地点,以庭院或厅堂,能通空气,多光线者为宜”。杨氏又说:练太极拳要“全身松开”,“经络不闭则气通”,要“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灌输,周流全身,无所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杨澄甫练发劲还要吐气发声,采用“哼、哈、咳”三种声音。现代太极名家顾留馨曰:太极拳是“腹式深呼吸运动”,“呼吸运动采用吐纳法和导引法”。

  按照气功名家马济人先生的气功分类方法,气功分为“吐纳派”,强调呼吸锻炼为主,分纳气、吐气、胎息三大支派;“禅定派”,以练静为主目的,分数息观法、止观法、壁观法;“存想派”,内视、想象,分存想、观象二法;“存想派”,内气沿任督等经络路线周流运行,分大小周天两种;“导引派”,强调以动功为主,分套路式,分节式两种。太极拳的气功,每式都配合呼吸,阴吸阳呼,一纳一吐,故可谓之“吐纳派”;太极拳可以随意领气运行于体内经络,又可谓之“周天功派”;太极拳以意引气,以动作带气,也可谓之“导引派”。只要占住一个气功流派,那就是正经八辈的气功功法,而太极拳的气功占了五大流派中的三大流派,因此说,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拳术,而且同时也是一大气功功法,将太极拳与气功分开立论是错误的,练太极拳不懂太极拳的气功是不行的,即或是练了太极拳也起不到太极拳气功的真正作用。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