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太极拳养生二式

2008-05-29 23:28    

“抱虎归山”和“下势”二式最能体现传统太极拳之根本拳理拳法,且具养生妙用。如“其根在脚”“形于手指”“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笔者根据拳之理法悟得此二式的养生机理,即被动练拳,“手动脚不动,脚动手不动”之养生心法。下面将此二式养生式作一介绍,久练必有大益。抱虎归山 
  (4动,单动为阴,双动为阳) 
  1.两掌前展(阴动,阴顶) 
  [步型]左右隅步(左右脚距应同宽) 
   
  [方向]面东。 
  [方位]正东。 
  [实脚]左脚实(周身重量在左腿)弓步,收吸腹股沟,身形有下感。 
  [虚脚]左脚虚,虚脚虚着地,虚净不负担支撑身体重量。 
  [实手]右手实,俯掌(掌心向下),舒展指梢不着力。 
  [虚手]左手虚俯掌,臂、腕掌不挂力。 
  [意念]空腰。 
  [视线]注视左右两掌中间。 

   
  2.两掌展开(阳动,阳顶) 
  [步型]左弓步变右弓步。 
  [方向]面东、面南、面西南隅位。 
  [方位]正东位,正南位。 
  [实脚]左实腿弓步,变转为右实腿弓步。 
  [虚脚]左腿虚,不可强直。 
  [实手]右实手俯掌,掌心向下,随左右腿重心的变化,外弧轻扶从正东左脚正线,向东南隅45度,南右实脚正线运行90度,再向西南隅位45度,右掌向西运行停于西位,完成180度运行。 
  [虚手]左手俯掌,掌心向下指梢向东不动。 
  [视线]顺右掌食指梢远望。 
  [意念]空右腕。 “两掌展开”不是刻意去展开两臂,而是松左腿,松右脚,收吸右腹股沟,“其根在脚,形于手指”,松脚,反映在展开的双掌。不能有两掌伸开之动意,如有动意,腰、肩、肘、腕、手均形成僵紧之状态。两掌松展,松肩垂肘空掌;体味出太极“味道”和“韵味”。 
  3.两掌上棚(阴动,阴顶) 
  [步型]右弓步。 
  [方向]面西南,面南。 
  [方位]南位。 
  [实脚]右弓步变转为自然步右腿重心,脚下八方线中心点。 
  [虚脚]右腿弓步,右手运行至隅线(西南],左虚腿上步成自然步。 
  [实手]右掌实手,从左右两掌上弧舒展变转为上棚左右掌交叉,左手在前,空掌掌心向外。 
  [虚手]右掌虚,左右掌上捌,掌背相对,指尖向上。 
  [视线]注视右手食指梢,随左右手交叉,注视左右两腕交叉上方。 
  [意念]空腰。 
  注意:左右掌相合,松腕,空手。右掌外上弧运行到西南隅位45度,左脚自然前上立身不可主动上步。手脚互动,但在运行中手动脚不动,脚动手不动。阴顶虚灵百会部位。 
  4.两腕交叉(阳动,阳顶) 
  [步型]平行步。 
  [方向]面南微仰。 
  [方位]正南位。 
  [实脚]右腿实坐步。脚下八方线中心点。 
  [虚脚]左腿虚,虚坐步,脚尖虚着地不挂力。 
  [实于]右手实。松肩、垂肘,下弧轻扶,止于胸前。 
  [虚手]虚左掌随右掌松肩、垂肘落于胸前。 
  [(视线]顺左右掌交叉处远视随掌落,平远视。 
  [意念]空右掌。 
 
   
  松实脚节节贯串自下而上松至于梢,松肩、垂肘左右肘松垂,至左右肋部位,脸部在两掌掌背中,屈膝,成为左右腿坐步。以松腰,松腕,松肩,垂肘完成此动。 
  左右掌下垂时,指梢留下,两腿松坐,阳顶即囱会留下(民间称囟脑门)。 
  关于八方线 
  八方线是传统太极拳承传下来的方向方位四面八方的八门、五步。八门(北、南、东、西、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五步(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即四正、四隅八条线。(见左图)八方线技艺,是传统太极拳把握方向方位的必修课,因为传统太极拳极为重视重心,以立柱式身形理论贯串休用结合行拳和技击。最忌双重,而双重仅仅足过度步,拳架始终以单腿立柱式身形行功。八方线中心是拳者重心脚的位置。先贤畅露禅说“站住中定往外打”,单腿立柱式身形,进可攻退可守,合理利用空间,运用自如,拳法清楚,明白好学、易练。 
   
  下势 
  (2动,养生篇第51式) 
  右掌下捋(阴动,阴顶) 
  [步型]马步,左侧坐步。 
  [方向]面东。(面西随右手食指梢俯视) 
  [方位]正市——正东。 
  [阴顶]单动阴意在百会穴。 
  [实虚脚]马步(双重)渐左腿实,坐步,脚下八方线中心点,右腿虚,右脚尖点地后掌虚起。 
  [视线]单动为阴,视线追手,目光随右掌食指梢。 
  [实虚手]开始是单鞭式。左手立掌掌心向东,右手虚钩。右手虚钩渐变俯掌引视线,视线从正东随头向西转视右手食指梢。左掌虚俯掌不动。右掌松肩垂肘自然松落,渐下立掌(手动脚不动)掌心向内运行到右膝前,右手不动,随右腿松虚,松转右胯(脚动手不动),左脚重心,坐步(脚不动手动),左臂松肩,右掌循上弧与左掌合,左右掌掌心向对。右腿虚虚净,空右胯。 
  [意念]空腰。(以自己的理解空腰) 
  [身形要素]传统太极拳诸式均为养生式,“下势”为养生大式,最具“其根在脚,形于手指”之特性。常练此式悟出静极生动,动静相兼,内外双修之奥窍。 
 
  2,两掌舒展(阳动,阳顶) 
  [步型]左腿立长身——左腿坐步——弓步——右弓侧步。 
  [方向]面东南——西南——面西南——面东俯视。 
  [方位]东南——正南——西南——东南。 
  [阳顶]双动为阳,意在囱门穴 (前顶)。 
  [实虚脚]左直立步——左立步——马步——打弓侧步,双腿重心多次变化,注意腿实足虚净,右脚脚下八方线中心点。右大腿支撑周身重量,此时右腿实足,左腿虚虚净左胯空,左脚虚不着力。 
  [视线]手追视线。 
  [实虚手]右手实,俯掌外弧轻扶八方线,手追视线从东——西——正南偏西,视线前视,右掌向右前运动至西南,左俯掌止于原右掌位,接视线.左右肩松,垂肘向右前旋右胯,双掌俯自然松落,左掌俯指梢向南,视线注左掌食指们,右掌俯掌指向东。 
  [意念]空腰。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