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势歌》探释(5)

2011-04-29 16:25  魏坤梁  

【原文】

 

    B5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

 

【字词注释】

 

    ①刻刻——即每时每刻,如《醒世恒言》卷十九:“大恩未报,刻刻于怀。”

 

    ②留心——即关注,如《文子·微明》:“圣人常从事于无形之外,而不留心於已成之内。”所谓“留心”也就是“用意”。

 

    ③腰间——指腰际部位,主要是指腰脊。

 

【语法修辞分析】

 

    两句歌文是一个整句,不能当作两个意思,这一整句省略了主语“十三势长拳学练者”和有关虚词。句中“刻刻留心”的宾语是“腰间腹内”。而“松净气腾然”的主语也是“腰间腹内”,就是说“松净气腾然”是“腰间腹内”共同的谓语。

 

【今译】

 

    要时时刻刻关注腰间腹内的十分放松和气的运动。

 

【探讨】

 

    对于太极拳,人体小腹的丹田部位和腰脊部位是身躯中原动力的始发部位,小腹丹田就象是发电机;脚是动力的转换处,就象是电动机,而腰脊则是向脚输送原动力与向全身输送内劲的总枢纽;或者说丹田部位就象是自来水公司的水塔,脚是自来水公司的总输出管道口,而腰脊则是自来水公司的总开关。上述两句歌文阐明了处于人体腰间的丹田和腰脊对于太极拳的重要关系。李雅轩先生在他的《随笔》中也多次提到练拳要注意丹田与腰脊;傅声远先生在《论杨式太极拳练习法》的一段话也反映了近代太极拳家对于腹部的认识:“太极拳之动作以腹为主,腹为人身最中处,此处一动全身无不动矣……太极拳动作之发动以腹(丹田)为主,不用剧烈之力,全身之动作无有不到。”有的拳家将丹田部位形容为“腹球”,肢体的任何动作及劲力的发生均与“腹球”关系重大,这些都反映了“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是贯串古今的一个太极拳真传。“虚胸实腹”是中华许多武术拳种所遵循的重要法则,也是道家内丹功的重要法则,其出处是《老子》第三章的“虚其心,实其腹”。当然,道家与武术对丹田重视的具体内容是不能等同的,是有所区别的,然而抽象的原则是相同的。那就是“实其腹”是以“虚其腹”为基础的。太极拳之所以全身的动力源在小腹丹田部,是由于小腹丹田部的气最能不断“鼓荡腾然”,就是“实腹”;而这“实腹”必须以“腹松净”或“腹松静”也就是“虚腹”为条件的;腹内只有越松净,即越“虚”,“气腾然”的强度才能越大,腹也才能越实;腰脊也是如此,实质为撑脊的所谓“命门后突”就反映了“实腰”,没有“实腰”也就没有了太极拳的所有动作,但“实腰”又必需腰的十分放松也就是“虚腰”,所以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术十要》中将“松腰”列为其中之一要。这一相反相成的现象也就充分体现了老子“有无相生”的自然辨证法。所以,“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是对武术之“虚胸实腹”的辨证阐释。

 

【考辨】

 

    《乾隆抄本》、杨氏《太极拳使用法》中,上句都相同,武、李氏《廉让堂太极拳谱》中上句的后一句则为“腹内松静气腾然”,古代的“静”也可以表示干净,如《国语·周语中》:“静其巾冪。”唐·杜甫《渼陂行》:“菱叶荷花静如拭。”所以,“腹内松静气腾然”中的“松静”与“松净”是字异而义同的,因此,“腹内松净气腾然”与“腹内松静气腾然”也是相同的。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