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松腰秘法

2011-03-29 18:32  仲浩群   

练太极拳找对路子了,心里面安稳了,人也清净了许多;人一清净呢,心里面就会往外冒东西的。
  1.
  松腰松到如同肚皮一样松软的程度,有这种功夫的前辈是有的,其人师承的是朱怀元先生一系的东西。
  说到朱先生,我也但闻其名而已,只知道他寿龄很高,想必是修为很好的了。
  朱先生有一路通臂太极创了出来,不知何许人将其继承了下来。
  朱先生师承的是汪永泉先生,其功夫突飞猛进的分水岭就是在他明白松腰诀窍的时候;而在这之前,他一个劲法打二年,八个劲法下来就是十六年,用功可算勤勉的了。
  有幸见识过汪先生功夫的人,觉得汪先生的功夫是神秘莫测的;据说汪先生坐在座位上,来人与其接手的话,不知怎地,人就腾空飞出去了。
  像汪先生这样的功夫,现在不多见了,搭手即跌的功夫,我倒是见过的。
  朱先生最后自立门户了。
  说到朱先生,知道的人不多,说到石明先生,好多人就知道了;朱先生是石先生的老师。
  石先生后来也自立门户了。
  2.
  弟子要继承老师的东西,到了一定时候,还得发展老师的东西。可是,这两样都是不容易弄好的。
  弟子对老师有了恭敬心,真诚心,从老师那里,弟子才能学到真东西。
  弟子依教奉行,遵守老师的教导了,好好练功了,便是对老师恩德的一种报答。
  德是修来的,人得从各方面修德的。
  3.
  老派一点的老师往往有一些脾气,像李经梧先生,脾气就很大,可他的功夫确实好。
  老先生传松腰法的时候,是单独传授弟子的。后来,弟子无意之间将所学内容透露出去了,老先生当着弟子的面,将眼镜往桌子上一摔,火了。
  一段师生缘便就此结束了。
  这个松腰法,我也会的,样子像是批斗时,地富反坏右站在台上挨批时的那种姿势。
  当然,外形并不太紧要,而心法才是最主要的。
  修炼这一类功法的时候,人心里面哪还敢有丝毫的怠慢心啊?
  4.
  我们这一代人远离传统了,也少了恭敬心的教化了,所以,老师找个好弟子很难;由于同样的原因,弟子想找一个好老师也很难。
  前辈老师说,脚真松开了,就能飞檐走壁了。
  这儿说的虽然是脚,其实,说脚也就说到全身了。
  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一个地方真通了,那一定是人体这一整体发生变化了。
  5.
  松腰好了,那个地方便能忽闪忽闪地动了。
  松腰看似简单,实际不然,全身有一处不通的话,你松腰也是松不到家的。 腰部这个地方是人的命门,生命之门啊,也就是形体生命的根本了。
  松腰的本质是人体内外上下的气机彻底活跃起来了,和谐起来了;这样的话,松腰当然便与人体之健康、生命力之旺盛有着重大关联了。
  站在整体论角度上看,松腰也的确是不简单的,松腰关乎到生命体的健康层次啊;不然的话,腰这个地方为何叫命门呢?
  6.
  上世纪91年秋的一天,在德胜门楼下的马路台阶上,我坐在82岁高龄吴派太极门郝菊庄先生旁边,老先生隔着我的衣服摸我的尾闾,嘱咐我一定要重视尾闾这个地方。
  遥想当年,一切还是清清楚楚的,可老先生已拂袖而去了。
  如今,我也真明白了,尾闾的确是至关重要的。
  彻底的松腰,是不容易的;然而,低层次的松腰还是有办法校验的:
  两手举过头顶,仿佛直插云霄似的,而后两手沿着天边划一道彩虹;脊背像刺猬一般卷曲着,节节放松下来,两手触地,再将两手按在大地上。
  注意,校验的时候,两腿并拢,两腿绷直。
  如果你的全手掌能轻轻松松按在大地上了,你的腰算是松了一些了;如果不能的话,你赶快找你的太极拳老师去。
  你做不到上面的低层次松腰,腰部还是僵化的,你揉手时用的也多半是笨力气了。
  老师可以给弟子如下法松腰:
  弟子如上法弯腰已毕,一身舒适了,而后,老师便以蕴含着外气的空心掌,自上而下,反复拍击弟子的脊背。
  拍击的时候,腰部可以用大一点的松沉劲拍打,腰部以上,就不能用大劲拍打,只能用小小的劲了。
  老师的意念可以深入身体里面去,仿佛深入进了宽阔的草原,深入进了深邃的湖泊。
  15.
  松肩的窍门是:肩膀之上一边一盏灯,头顶一盏灯。
  体会三灯互照的意趣,若有意若无意的,灯灯相映,环环相套,头光与背光融为一片。
  各门派都会传下一些窍门下来的,只是,少有人说罢了。
  我的话当然是对修炼太极拳的人说的,搞杂技的人,他出的东西和修炼武功的人相比,还是不一样的。
  一些柔韧性好的女子,也很容易做出这些姿势来,可如果她没有一定内功相辅的话,她那种东西也是不成的。
  只有内功好了,再有了一定外在表现了,功夫才算小有成绩了。
  其实,我也不算哪一派的人,我也只是说着自己想说的话而已;像王小波似的,在生活中,我属于沉默着的一位,而在功态中,我才有可能深入生命之海。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