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武术劲力

2011-02-26 15:43  曾祥林  

 

  “劲力”是武术永恒的话题,据说太极大师杨禄禅、八卦掌大师董海川能置鸟于掌中化其蹬伸之力,使鸟无法借力起飞,形意拳大师李洛能功力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的“寸拳”威力让所有见识过了的人都为之折服。能达到他们的境界是武林人士的毕生志愿。
   

  中国武术流派繁多,拳种各异,很多拳种都有各自独到的练功方法,武术劲力也以各种方式呈现,有的主刚,有的主柔,有的走直线,有的走弧线,有的擅发长劲,有的利于短打,等等。总之,纷繁复杂,各有特色。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各拳种的不同劲力,成就了不同特色的武术流派。武林人士对劲力的不懈追求,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以求技艺化境,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的境界。大师们一生都在对武术身体力行,不仅在实践当中提高和完善他们的劲力,同时也在理论上对各种劲力的功理、功法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阐述。这些是前辈们留给我们的至宝。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我们将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进一步揭开武术劲力的神秘面纱。
   

  武术植根于中华大地,漫淫于中华文化当中,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古代意识和思维模式有两个特点——整体与模糊,既表现为宏观整体的把握事物,又表现为对事物进行直观的、重经验的、朦胧的,非逻辑性的、类推、猜测,观悟式(即重视跳跃性思维——“悟”)的把握和理解,且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平低,所以武术教学中多是“口传身授”,重视经验的继承,少有理论上的叙述,以至于后来练习与研究者鲜有理论上的依据,使武术当中存在很多神秘莫测甚至是封建糟粕。同时中国的武术家们用中国传统哲学当中的气、阴阳、五行等观念分析和解释拳理,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中,这是必然。“模糊与整体的结合就是简单化”.所以武术著作中有“拳谚”、“歌诀”、“剑诀”等,寥寥数字就将长篇累牍的东西说完,然而后人用局部的、具体的事物对传统武学这些整体性质的概念进行说明,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在对劲力意义的解释上,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众说纷纭。
   

  对武术劲力的研究,必须跳出传统思维的模式,至善穷理,用现代科学精神来分析研究它。
   

  “劲力”是在武术中孕育而生,是从整体上对武术特定形式的一种描述。
   

  在很多拳谱中都用到“劲”这个词,如形意拳的劲力三层境界“明劲”、“暗劲”、“化劲”,太极拳的“螺旋劲”、“缠丝劲”等,这都是对一系列武术形式的简单的,笼统的、抽象的描述,而不是单指某一具体的动作,某一路线,某一打击力量的大小,动作的多少,它是对这些武术运动形式的整体性说明。    “武术劲力”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跟具体的武术形式是一个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具体的武术形式比如击打的力量,运动路线,身体结构,意识的活动,呼吸的节奏等等都是构成劲力的子要素,它们通过有机的组合而形成不同的劲力。“劲力”则包含所有子因素,它由各子因素组成。从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我们不难看出,劲力与各子因素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决定部分.部分不能决定整体。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劲力除了“整体性”特征之外,还有“集中性”、“和谐性”和“随机性”等特征,而“整体性”是它的本质特性。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