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心经(1)

2011-01-11 14:57  王志远  

 

太极拳心经

——从一则谜语所想到的太极拳境界

 

  我的家乡宁波慈谿(慈城)流传着这样一则打寺庙用品的谜语:一念不起(一作“一貌堂堂”),二目无光(一作“两眼无光”),三餐不食(一作“三餐不进”),四肢无力(一作“四体不勤”),五管不用(一作“五毛不齐”,又作“五谷不分”),六神无主(一作“六亲无靠”),七窍不通(一作“七窍无通”),八方通融(一作“八面威风”),九九(久久)成非(一作“九九归原”),十足神通(一作“实在无用”)。乡贤,将“额菲尔士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的我国著名地理学家,王鞠侯先生[王鞠侯(1902-1951),名勤堉。1952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出版总署根据王鞠侯深入研究后所撰写的《大小高低》一文,发出联合通报,正式把“额菲尔士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曾把这一则谜语收录于其著作的《宁波谜语》中,1929年12月作为广州中山大学民俗丛书第20辑印行。该谜语的谜底是“神像”。然而细细想来,该谜底实在也是“数十年来练太级,日间挥运夜间思,去尽刚硬留松柔,劲到熟时是生时(附注:太极拳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至此神明之境界,则太极拳阴阳变化,莫测端倪,不可思议,斯“生”之谓,而非生疏生涩之生也。)”历尽辛苦,终跻浑然,“自见道之大端”时的状态,也是太极拳修炼者,一志凝神,一意冲和;洗心滌虑,平心静气,消息盈虚,包裹混沌;阴阳会通,摄末归本;形显神守,虚静归定;精气盈满于内,形骸浑圆于外;外忘于身,内忘于心;妙至身心俱忘,天人合一,心灵回到精神的故乡时的境界。也是太极修炼的十全心经。(待续)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