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十大捶斟解——双峰贯耳斟解

2010-09-30 00:00  王志远  

 

 

  七、双峰贯耳斟解

 

 

  

  “双峰贯耳”,贯者,掼也,喻两臂成钳状,两拳虎口相合掼击敌双耳,形如双峰雄峙,飞贯敌耳,故名。亦有拳家认为,两手握拳后,各指掌间的关节形成凸陷,一如起伏连绵的山峰,而两拳食指掌指间的关节如“奇峰突起”,则为“双峰”。双峰夹击敌双耳,是为双峰贯耳。双峰贯耳,一作“双风贯耳”,因其势如狂风骤雨贯耳而得名。

  

  如前打虎势的斟解所述,据传“打虎势及双峰贯耳二式,在旧太极中无此二目,为杨班侯先生所加”。如李亦畬传抄的《各势白话歌》里就无双峰贯耳势。杨家藏本《十三势名目》,实即杨氏太极拳谱,该谱系杨氏早期拳谱,至少是杨班侯、杨健侯时代的,甚至可能是杨禄禅定的杨氏初期谱子,亦无“打虎”和“双峰(风)贯耳”势。疑“双峰贯耳”势系由外家拳“武松脱铐”所衍变,该势拟武松遭人陷害,头及双手锁上木枷后,在飞云渡以两拳自上而下分击右膝脱铐后,以两拳贯击敌耳而得名。此势招式凶猛狠毒,着着致人性命,系班侯成名之拳,习者慎用之。

   

  《太极拳体用全决》说:“双峰贯耳双环捶,叠而后掼步要追。”简洁明了地说明了双峰贯耳的经典用法是以双拳环掼敌耳,步骤是,先以两手背叠住敌两腕,然后掼击,掼击时要上下相随,手到、身到、脚到、一到俱到。两拳勾掼,也要用整体的劲,即裆劲下沉,骶骨坚实有力,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通达于脊,贯于两拳,总须完整一气,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发劲沉着松净,专注一方。步趋身拥,身既略有进攻之意,亦有对拔之势,才能得势得力。《全体大用诀》说:“双峰贯耳着法灵。”着者,招也。说明此势看似凶猛,然而用法变化多样,是一种非常灵巧和实用的招式。与敌对阵者应不拘陈规,灵活多变地使用此势,获得出奇不意的制胜效果。如傅(钟文)沈(寿)两导师,就常以掌代拳,叠而后掼,以双掌拍击敌双耳。与之对阵,“吃了耳光”,还不知怎么回事。当然拍击是轻轻的,仅以示“警告”而已。(图七1、图七2)

 

 

图七1 双峰贯耳叠劲

 

 

图七2 双峰贯耳定式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