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太极十三篇—《释名义》

2008-05-29 23:12    

作者在《释名义》一篇中说,拳为兼体用益智勇之运动。太极为阴阳之母,无所不包,以之名拳用意深矣。易日,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而刚柔动静之机,无所不用其极焉。

按:这“无所不用其极焉”一句,大堪玩味,这正是拳论中“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的同义语。也正是杨、吴两式太极拳追求大松大软,高度松柔,然后才能极重极刚的行功指南。这说明,真正的太极拳是走极端的,能极轻才能极重,能极柔才能极刚。这样追求极轻极柔的练法,需要高度智慧,所以难度大得多,因而很多人不易接受。
好斗者,未有不以刚猛之力制人,迅疾之法制入,是为阳极,刚之至也。如抗之以刚,必至两败俱伤,非高手也。彼以刚为用,我以柔化之,彼以动为攻,我以静待之。柔静之至,是为阴极。阳极而遇阴极,未有不败。此即老氏所谓柔弱胜刚强也。余故曰,学太极拳必自学吃亏始。从来学拳,无不欲胜人而占便宜者,今日学吃亏,谁宁为之。要知学吃亏,是任人用力袭击,而我不以丝毫气力抵御,反引而去之,使其力落空,而攻击之效能全失,则我稍一撒手,彼未有不跌出寻丈之外者。此拳论所谓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直至从心所欲,如是可为占便宜之极矣。
按:这一段话,说得轻巧,但太极拳之所以难学,恰正是这化劲的本事,不容易精细。懂劲两字,说来筒单,实际上无底。所以追求一生,有味极少。学太极拳不独足以摧刚制动,为拳之上乘。更可使弱者强、病者兴、衰者旺、懦者立,诚强身强种,而强国之要道也。谋国是而欲苏民瘼者,其可忽乎。
摘自郑曼清先生著《郑子太极十三篇》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