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炼太极拳

2008-05-29 23:09    

一、练习太极拳的四个阶段

1、塑形

塑造正确的形体,即规范,是“形正”,此为初级阶段。“重意不重形”不够全面,应加上“先重形后求意”。

①抓好基本功

三抓:抓好脚步与桩功——

浑元桩、开合桩、升降桩、虚步桩、马步桩。

练习进步、退步、横步、体会点——面——实。

抓好路线——体会弧线运行,运柔落刚。

抓好定势——势正招圆,曲中求直。

先方后圆,圆中有方,方圆结合。

②姿势正确

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敛臀,尾闾中正。

③抓好“法正”

手法——处处弧形,运柔落刚,抻肘拽肩,坐腕舒指,曲中求直。

步法——迈步似猫,由点及面,轻灵沉稳,足随腰运,松胯圆裆。

2、重劲

重视劲力、协调与完整,即为“劲整”,此为中级阶段。

连绵劲——运劲如抽丝,势势相承,劲劲相连。

虚实劲——虚实分明,含展自如,开合有度。

刚柔劲——柔中寓刚,运柔落刚,饱满圆撑。

沉灵劲——沉稳中求轻灵,轻灵中见沉稳。

完整劲——一动百动,一定百定,手眼身步协调一致。

陈式太极拳还应包括缠丝劲、折叠劲、弹抖劲等,均要”外圆内方”,由松入柔,由柔入沉,由方入圆,由正入整。

3、求意

探求意识、气质、韵味、神采的功夫,即为“意纯”,此为高级阶段。眼神十分重要——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手眼相随”要分清“随眼”与“定眼”,分清何时“手领眼随”,何时“眼领手随”。

神要聚,非瞪眼。

眼之虚实,表现攻防意识与美的意识,探求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境界。同时还应注意呼吸自然,深、长、匀、细(呼气入脐,寿与天齐),以达到形,劲、意、气的高度统一,进入”吾即太极”之境界。

4、雕风

雕塑个人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即“风格特点”,此为顶  尖阶段。

精雕细刻,去建树各自不同的风格,精心雕塑又不留雕刻之痕迹,显示水上芙蓉自然美的本色。追求高层次、高境界、高品位,追求特色和个性的风格。

如:

高佳敏:塑造端庄派的风格——柔美细腻,拳情并茂;

陈思坦:塑造厚重派的风格——沉稳饱满,朴实浑厚;

林秋萍:塑造传神派的风格——清柔典雅,会意传神。

以上四阶段既有区分,又有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明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从太极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二、杨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杨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可概括为1 6个字:

舒展中正,结构严谨;

饱满圆撑,沉稳浑厚。

这里应重点把握其“展”和“厚”二字,即开展、厚重。要防止杨式练成“24式化”“48式化”。必须掌握其独特特点,一是认清部分动作上的区别,二是认清劲道上的区别。    首先,在几个具体动作上存在着不同点。
1、揽雀尾

“揽雀尾”(以右揽雀尾为例)杨式与24式之不同点(表1)

注:①杨式所有后坐,均不得翘脚;而“24式”等新式太极拳后坐除“捋”外,其他均可翘脚。

②杨式“如封似闭”与“按”一样到胸前再合推出;而24式“如封似闭”则回收至腹前再合推出。

2、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杨式与48式(含42式)不同点(表2)

3、搂膝拗步

“搂膝拗步”(以左搂膝为例)杨式与24式之不同(表3)

注:①杨式移重心均是“实腿转”;而“24式”等新式太极移重心多是“后坐转”。

②“倒卷肱”杨式也是“立掌前推”;而“24式”则也同样“斜掌前推”。

4、搬拦捶

”搬拦捶”杨式与24式之不同点(表4)

5、白蛇吐信

“白蛇吐信”杨式与48式之不同点(表5)

6、伏虎势(打虎势)

“伏虎势”(以右伏虎为例)杨式与48式之不同点(表6)

还有,如“高探马”,杨式为横掌前击:24式为立掌前推。又如“肘底捶”,杨式左掌从右臂内侧向右、向前画弧穿劈:48式左掌收到腰际成侧立掌经右腕上方向前劈出。右臂动作杨式还强调撑肘扣腕,以显饱满圆撑。再如“下势”,杨式平仆腿的脚只要求略扣;而“24式”“48式”则要求平仆腿之脚全扣。诸如此类。

此外,我们要更注重杨式同“24式”、“48式”、“42式”等新式太极拳在劲道上的区别。杨式更强调沉稳浑厚,外撑掤圆,气势更为饱满。演练中更注意对拉拔长,饱满圆撑。而新式太极拳更注重舒展大方,轻灵圆活。杨式拳外形的实腿转及攻防中的紧凑(如“搬拦捶”等)也更加强了它的厚重感;而“24式”等新式拳外形的坐腿转及攻防中的开展(如“搬拦捶“等)也更凸显它的轻柔感。

总之,要记好杨式风格特点的1 6个字。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