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要点及其起势

2008-05-29 22:40    

武式太极拳要点

1.手、眼、身、步、精、气、神

手法须要气势腾挪,有预动之势,无散漫之意。两肩亦须松开,不使丝毫之力。手势本无一定,不管抬起垂下,伸出屈回,总要有相应之意,何时意动,何时手到。所谓「得心应手」是也。腾挪之势,即「有意」,「运气」「精神贯注」是也。以意运气,久而能精,精而愈精则神,神而愈神则灵,领悟此理,当有神明之妙。

神聚于眼,眼是心之苗,心从意中生,我意欲向何处,则眼神直射何处,周身亦直对何处,一转眼则周身全转,视静犹动,视动犹静,总须从神聚而来。

身法先求「尾闾正中」。正中者,即是「脊骨根向前」也。又须护肫,肫不护则竖尾无力,一身便无主宰矣。我意欲向何处「脊骨根」便直对何处。转变在两腰眼中,左转则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右转则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则尾闾自然正中。总之,各条身法必须一一求对,结合起来只有一个身法,一处不合,全身都乖,所以身法是永不许错的。虽千变万化,总难越出此身法也。

所谓步法虚实分清,虚非全然无力,内中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必须精神贯注。腾挪谓之虚,虚中有实,精神谓之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即此意也。

2.起、承、开、合

太极拳走架,每一架式分四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起」(如「左懒扎衣」第一式),第二个动作是「承」(如「左懒扎衣」第二式),第三个动作是「开」,也即是发(如「左懒扎衣」第三式),第四个动作是「合」,也即是收,收是蓄的意思(如「左懒扎衣」第四式)。但不是呆扳的,有开中寓开,有合之再合,所谓不丢不顶,处处恰合也。

谈武氏太极拳的起势

武式太极拳的起势,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从无极孕育到有极,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的。在短短的日寸问里,它容纳了兵家奇正之学、医家的吐纳和道家的导引提放。

大凡人们孕育每项工程,必然有他的思维依据和工程概念,比如首先要做的是图纸的设计、分段工程的顺序及计划进程,再就是要完成他的预期效果。

武式太极拳起势在短暂时间内,首先要安排周身放松,行拳如对敌,身的五弓要有节序地备好,要把纯真的心态溶解到大自然中,身体亦溶化在大自然中。

当从无极走向有极时,左脚缓缓提起向左外分开时,身体的各部分有飘飘然的感觉和涌动,当左脚落地的瞬间,双脚便有生根于地下的感受,此时脚心的涌泉穴要有从地下汲水的感念,谓之采地气。此时周身须含有腾挪预动之势。

当双手掌心向下朝上微微拾起时,双手十个指头的指尖十宣穴完全张开,和双脚趾的十宣穴相对.有把地下的水(气)向上抽吸的意念。当徐徐上举的双手十指发胀.向上举动艰难时,上下对拉恰到好处,感觉双手沉重两手要自然内旋至手心向上。此时向上捧举显得非常轻灵。需要说明的是,向上举的双手十宣穴,把地下的水(气)有机地和天上的水(气)联结起来,此谓采天气,接天河之水,谓之三位一体,也叫三才合一。

当双手采满天气之后,把天河水随着双掌心内合,徐徐地沐浴全身,双掌的天地之气顺着双肩的肩井穴向下输灌.另一股水则顺着头顶的百会穴,向体内灌输,涤荡五脏六腑,然后将五脏的废气从脚心排放出去,以达到健身的预期效果。

大家都明白井和泉的作用,有井必有泉。井里有盈盈充足的泉水,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采天河之水,又充实到井里,更使井里的水渊源不断地保障供给。

把天河水(气)和地下水(气)阴阳交合遍及全身,周身便鼓荡起来,周身一鼓荡,便有向四面八方喷火的感觉,这是天地之气、内外之气在周身交融缠绕所产生的效应。

习练者要注意。我们的双脚底的涌泉穴,才是我们所练的“气沉丹田”。

双手的劳宫穴为上丹田,上下丹田必须运作一致,它能够保持正确的周身协调运动,也能够保证满身轻利,因此武式太极拳的起势,在打手应用上还有一层关键的作用。照此述去练,能达到初级应用和强身健体的作用及效果。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