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重要部分,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葩,武派太极则是这块奇葩园地的精品。![]() ![]() 武禹襄等人的理念思想、风格、技艺,在近200年的传统中,在不同时期传人的坚持发展中,与进俱进;日趋完美,从其雅儒俊秀的形态,到技法分明的招法,处处都显现着中华文化的深蕴。 第二发展阶段为第三代弟子郝为真时期。 ![]() ![]() 第三发展阶段为吴文翰时期。 吴文翰先生,字润章(1928--)系历史悠久的河北古城邢台人,明清。为顺德府,交通方便,商业兴旺,教育发达,民风淳朴。先生家与武派太极名家李圣瑞先生为近邻(李先生是郝为真先生摘传入室弟子,曾任邢台国术馆长),其父当时为邢台的著名祖传中医世家名手,为培养其能成为有用之才,便为其选了 ![]() 由于先生职业的关系以及武派太极发展的特点,先生多年不为人知,然而他从未放松自己所学、并终身得益的武派太极的修炼。先生常说他不是武林中人,在其言行中,确实丝毫没有某些人那种赳赳武夫的霸气;也不见某些人自诩精通百家,实乃腹空如泡的痞气,更没有氏族、门户、追高窍辈,重财薄义的江湖气。但他却以准确的史料,精辟的拳理,高超的拳艺,独到的见解,使人们感受到武派太极的博大、深遂、慎密、精准。 尽管先生不以武术人自诩,但先生多次参加全国武术名家研讨会,担任过国际太极拳修炼大会的导师,并被永年太极拳大会评为太极拳特级大师,其精湛的技艺、渊博的知识、客观的发展态度、精辟的拳法理论,为各门太极人所拥戴。 近几年来,先生无论求学、行伍、从政、为官,还是受害、遭陷、遇诬、蒙辱,从未放弃对武派太极认真的研习,他广闻博记,收集、阅读了近百年来所出版的所有有关武术书籍,切磋琢磨,熏育涵陶,用自己丰厚的知识,聪颖的智慧,顽强的毅力,执著的精神,敏捷的思维,在髦章之年,倾毕生精力,写下了50万字的近代难觅的太极精典《武派太极实用大全》为武术界特别是太极拳修炼者经常为一些因史料不全而杜撰、抄袭拼凑的小册、传本所误导,或因一些作者拳术造诣的局限,或因一些人文化修养的困囿、言难出理、笔难成论的偏理狭论提供了客观、准确的理论依据。先生之著作立意新颖,文词华丽,拳理准确,技法突出不藏不掖,推陈出新,使无数太极人难得一见的太极一时短打,都昭示于众,可见先生胸怀之阔,见谛之远,纵观武林唯此一人。 书中先生从拳入理,以理现式,以式会意,以意炼形;以形带气,以气成极,详尽地阐明了太极拳产生、存在、坚持、发展。在肯定了先人对太极拳有理有利的先论基础上,又把拳式的吸天地之精华、纳日月之灵气的中华太极文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书中吴先生把中医的望、闻、问、切、脉、络、穴、点;京剧的唱、念、做、打;缓、急、宕、迭;诗词的起、承、转、合,声、韵、厌、平;书法的宽、密、滞、急、浓、淡、燥、润等中国文化的精术融汇在了武派太极的拳理之中,从而大大丰富了武派太极文化的蕴底,使武派太极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定于穿透力,更具备展现力,使大家从武派太极的修炼中看到中国文化的博大。 特别要谈一下《武派太极使用大全》的武派之说,多次求教;方知先生用心之良苦。多少年来,人们对不同风格流派的太极拳都称之为X式、X氏太极拳,先生认为将拳术学派以样式或家庭姓氏概之,都不能贴切地反映出拳术学派和流派的特征,也不能反映出各种拳术流派发展至今的全其全貌,而称其为X派,则风格特点自然流露,各代传人也不会因姓氏不同而抹杀其功。另外,先生也特别在武德修为上,大力提倡,少排辈,多练功,不为这一虚名而自毁功夫。对一些钻营偷巧、攀高猎辈之行为,也深恶痛绝,先生多次讲到,武林一家人、分派不分情,先生脾睨那些门户相轻、同门倾轧的现象。总之,先生的《武派太极实用大全》在当个武术史上留下的这一不可磨灭的功绩,必将造福武林后生,菏泽太极众人,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添上浓浓一笔。在这一时期为武派太极发展做出贡献的主要代表人有:郝少如、马荣、陈固安、姚继祖、贾朴、陈明洁、郝振锋等。 ![]() (作者系河北省石家庄卫生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河北省武协委员、石家庄市武协副主席、武术六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