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的“无极”“太极”“阴阳”

2008-05-30 01:12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古老的太极、阴阳、经络和天人合一学说哲理,一直让西方人称为“东方神秘主义”。

        太极拳,又称为哲拳,例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孙杨澄甫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一书中曾写到:“中国之拳术,虽派别繁多,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术,历来古人穷毕生之精力,而不能尽其玄妙者,比比皆是,学者若费一日之功力,即得有一日之成效,日积月累,水到渠成。”说的意思就是要掌握太极拳,先需懂得这些古典哲理学说。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被认为是中国武术历史发展进程中划时代的宣言。中国武术界、太极拳界不少贤哲对此论进行破译解释。他们用自己的心血,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论的破译研究作出了贡献。

        关于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众代表性的太极拳名家对这句,也是解说不一。他将“无极”、“太极”、“阴阳”这三个中国古典哲学概念引入太极拳。这句话出自宋代理学开山之祖周敦颐《太极图说》一书,它是将“无极”作为哲学范畴使用的第一人。他在书中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此书是结合他所画的《太极图》写下的说明宇宙生成、说及万事万物生化以及人类生死等一系列问题的文字。他认为,太极是无极生出的,无极和太极是两个不同的序列,这是他独创性的认识。

        例1:顾留馨用《周易正义》“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这一句话,说明无极生太极,就是道家的“有生于无”的意思。他认为一切事物皆是从无到有,而有阴阳。

        例2:许禹生因此,曾说周濂溪《太极图说》中的“无极而太极”有语病,他说“无极”是“太极”,而“太极”之前没有“无极”。他认为,太极拳的太乃是大也。极者,为枢纽根柢之谓。太极为天地万物之根本,而太极拳则为拳之极至也。无极而生者,本于无极也。以虚无为本,而包罗万象。故曰无极。阴阳无始,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才是合乎自然的阴阳之妙。

        例3:杨澄甫则在《太极拳使用法》说,不动为无极,已动为太极,空气磨动而生太极遂分阴阳,故练太极先讲阴阳,而内包罗万象,相生相克由此而变化矣,太极本无极生,而阴阳之母也。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认为“无极”和“太极”是相附相依的。

        例4:陈微明是中国文化人研究太极的代表人之一,他用阴阳生于太极,太极本无级,太极拳处处分虚实阴阳,故名太极也这句话,概括解说了“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线也”这句话。从文字可以看出,他没有对“无极”、“太极”、“阴阳”的概念进行解释说明。但他的“处处分虚实阴阳”则是肯定了太极拳的阴阳理论是必须遵循的。

        例5:中国著名的教授、学者张岱年说:“有象有形的二气五行和万物,都处于原始统一体’太极’,而太极出于无象无形的’无极’。’无极’是宇宙万物最根本的实体,天地万物皆从’无极’来。”他所说的“无极”概念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实体,是无形无象的状态。“太极”是指万物生成的预备状态,是宇宙的无极状态进入到将见到气而未见到气的状态。故在周敦颐的太极图中,太极状态是用一个圆圈来表示,这个圆圈已经是有了实红。而无极是无形无象的,所以无法用有形有象的东西来表示。太极状态不是万物的本原,无极才是万物的本原。太极不是理而是一种实体,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原始物质。他的这种认识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是独创性的,直接影响了后人对宇宙的认识,同时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武术界。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就是通过,这种认识来观察武术与太极拳。

         无极:在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方术大辞典》辞书中,指宇宙原始时无形无象的状态。《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列子.汤问》:“物之终始,初无极矣。”后世内丹家本无极作为修炼的最高境界。陈抟著《无极图》,把无极作为修炼的归宿,即炼神还虚,复归无极。准确的无极定义为“宇宙原始时是无形无象的状态”。由此有两个推导过程:一是,古人从现存的事物往回推导,从某些事物的产生何处进行设想,得出在有存在事物前有一个“无极”的存在。二是,从事物发生的顺序进行推导,设想有一个“无极”而生出新的事物来,这个新的事物就是“太极”。许禹生是受历史上一些理学家、哲学家对“无极”与“太极”之间关系的分歧意见影响,认为“无极而太极”有语病。南宋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认为“无极”和“太极”是一个内容,以后很多理学家就沿用了朱熹的说法,以至影响到现在,使“无极”这个概念成了一个争议不休的话题和难以说清的概念。

        太极:中国神秘文化术语。“太极”词出于《易经.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在历史上“太极”有各种解释:有以“一”为“太极”;有以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为“太极”;有以混沌未分之元气为“太极”;有以道为“太极”;有以心为“太极”;有以理为“太极”等。其太极思想以其混沌至极及分阴分阳的说理对中国的宇宙学说,对中国的古代科技乃至种种神秘的世俗文化都产生了影响。《太极八卦全书》中“太”和“极”都是至高至极的意思。太极在易学中作为一种最高的理念范畴,是派生万物的本原。这里对太极的解释是比较全面,只是回避了“太极”从何而来,没有解释说明为什么“易有”“太极”。“无极而生”就是后人因为这个遗案,而产生的矛盾理念。

        阴阳:《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古人认为“阴阳”是生成万事万物的,所以世界万事万物都可 用“阴阳”的理论来认识与解释说明。《管子.乘马》:“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月之易,阴阳之化也。”“阴阳”在《中国方术大辞典》原意是指日照的向背。《说文能训定声》:“阴者见去不见日,阳者云开而见日。”后引申为两种相互对立但又相辅相成的两件事物及其属性。凡动的、热的、在上的、向外的、明亮的、亢进的、强壮的皆归属阳;而静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晦暗的、减退的、虚弱的又皆属阴。古代的哲学与方术都认为,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是阴阳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在多种解释中,解释比较全面和到位的,就是《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了,不仅说明全面还说出了阴阳概念的实质性问题。从这些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阴阳”认识的彻底性,使用的普遍性。可以说,离开了阴阳的认识和使用,就无法认识中国的文化史。太极拳作为万事万物中的“一事”,当然也可以用“阴阳”的理论认识解释说明,关键是解释的是否恰当。

       “无极”、“太极”、“阴阳”这三个原理是中国太极拳的文化根源和指导理论,文化根源的久远,指导理论的玄妙,体现了太极拳博大精深。通过太极拳的历史和无数的事实概括总结,不是人为强加在太极拳这个拳种上的。它包含着,在中国武术历史上,公开提出这种完备的原理、思想来作为一种拳的明确指导理论。王宗岳借用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说,只说明了太极拳的练习和使用 “无极、太极、阴阳”的过程,但是却没对这个过程作具体的解释。由其是从“无极”状态过渡到“太极”状态和“无极”状态对太极拳的练习作用,这就成了理解太极拳难点中的难点。太极拳拳诀《无极歌》:“无形无象无纷拿,一片神行至道夸。参透虚无根底固,混混沌沌乐无涯。”这首拳诀比较准确地写出了对“无极”状态的认识理解程度。《太极歌》:“太极原生无极中,浑元一气感斯通。先天逆运随机变,万象包罗易理中。”而这首拳诀也说明无极是太极的本源,同时还说明了“太极”是浑元一气初现的状态。准确地说明太极拳练习和使用时 “无极”和“太极”两种状态的情况。这些前人的研究成果,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参考,而这些解说是具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应该在这些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探讨太极拳的精妙。

         无极是一种武术境界,并且是一种高境界。太极拳的“阴阳”状态,“阴阳”序列,一般都可以认识和理解。对拳者人体的阴阳,是随所有太极拳动作和太极拳技击过程而变化,说明太极拳阴阳序列的千变万化。“无极”、“太极”、“阴阳”的连用,在周敦颐《太极图说》中是指宇宙生的三个序列、三种状态。用此说明太极拳,一方面指出太极拳的指导理论是无极、太极、阴阳的原理,另一方面也表示太极拳的练习和使用也存在这三个序列和三种状态。在练习太极拳时,一定要重视这个以三个序列和三种模式的起始模式,并要贯彻到练拳中来,这样会让练习者尽快进入太极拳的境界,特别要注意的是“无极”这个序列、这种状态,不以可忽略。

        有起始,有停止,才是太极拳。人类对“无极”、“太极”、“阴阳”这三个序列、状态的认识是永远没有止境,永远没有尽头的。练拳者更是要对太极拳的三个序列、状态的认识了永远没有止境,永远没有尽头的。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