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骁伍:敬告槐园弟子书

2021-04-23 17:01    

猝闻噩耗,痛哉哀哉。阿骆之死,槐园憾事。三代同堂,追本溯源。且忆且思,且盼且愿。往者不谏,来者可追。谨以此事,警示后人。

勤之一字,历来为习武之人奉为圭臬。古语云,“一勤无难事,弊病皆懒生。”仿佛只要勤奋刻苦,拳打万遍,成为武术名家乃至一代宗师便是水到渠成之事。殊不知,勤奋是有前提的,是有条件的,是有要求的。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文武同理,武术也是如此。只有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在正确的道路指引下,勤奋才有价值,才有收获,才有效益。否则的话,就如同千里马奔腾在错误的路线上,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跑得越快,离成功反而越远。

初见阿骆,恍惚十年。彼时,他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正是要放开拳脚在武术界大干一场,想要大有一番作为的年龄。那时我们曾探讨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太极拳,怎样才能把功夫练到最高境界。”那时的我说过一句话,“养中练,练中养。”古语云,“练拳不知养,百练功不长。”所谓养,既非养尊处优,亦非膳食精细,而是养精,养气,养神。“十年练拳十年养气。”如果只知练,不知养,练得骨瘦如柴,乃至于每日吐血,功夫没练到身上,伤病却缠在了身上,这绝不是我们武术习练者要走的道路,这是一条歧路,乃至于送命的路。

阿骆在拜师之前,习练咏春。近年来,关于咏春的电影,书籍日益增多,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对于咏春的习练者造成了极大的误导。真正的武术,并非极限的体能,极限的击打,电影中呕血练功的方法极不可取。以武打电影明星本人来讲,李小龙,李连杰,身体状况都在极限的透支后无可挽回地下跌,或暴病身亡,或疾病缠身,实在不能够作为武术习练者的榜样。反观太极习练者,陈全忠老先生在十年前,以八十余岁的高龄依旧可以轻松撂倒对手,如今九十岁了,依旧精神抖擞,身体硬朗。能使一位耄耋老人保有不输于年轻人的风度与气概,这便是太极的魅力

阿骆的肺部问题,他的师兄弟们在其生前也一直很关心。他不抽烟,不喝酒,无不良嗜好,亦非忧郁所伤,那么肺部为什么又会出现问题呢?咏春以刚猛见长,出拳迅速无比,但同时也对心肺有所损伤。那么应该如何去缓解,去缓冲这种刚猛拳术对身体带来的伤害呢?其实是太极拳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太极百年来形成了一个规矩,凡是习练一遍炮拳之前,必须先习练两遍一路拳,方能裨补缺益,守中庸之道。一路为养,二路为泄。养泄结合得当,收放自如,才是习练太极的真谛。

练拳如做人,习武初期,恰似初入江湖。谦虚谨慎,以敛为主,虚心静气,凝神养思。待到经脉通顺,五脏调和,气血充足,养精蓄锐之后,方能厚积薄发,任意挥洒,手到而神至,拳到而气出。若是一开始就以发散为主,不能养气养神,则如水之泄而不聚,土之削而不补,待到元气大伤,悔之晚矣。

每个初学者在习练武功的过程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常见的有腰疼腿疼,臂酸手麻,乃至于全身各个地方的不适感,都有可能发生。这是我们身体中经络磨合的过程,也是气血打通的过程,是达到五脏调和的必经之路。但是,在这条道路上,切忌独行。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要不撞南墙不回头。身体上出现了任何不适,要及时询问,问师父,问师兄弟,问医生。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可以在脱离师父专业指导的状态下调整过来,羞于问,懒于问,耻于问,错过了与师父及时沟通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

韩愈《师说》有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师父的作用,就是为你们解疑答惑,排忧解难。阿骆的去世并非没有预兆,也并非没有转机。如果他在不适加重的时候,及时找到师父,调整练习方式,饮食起居,那么这场悲剧完全是有可能避免的。但他没有问,也没有来。他错失了迷途知返的时机,在错误的练习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最终因此丧生。

阿骆之死,是师父的损失,更是槐园的损失。我失去了一位刻苦钻研,在武学道路上有目标有追求的弟子,槐园失去了一位可能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栋梁之才。他的不幸离世令我痛心,也令我反思。身为师父,没有及时地劝阻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没有使他发自内心地接受正确理论,这是我的责任。

三代同堂聊阿骆

数十年来,我收了近百位弟子。闲暇之余,我常常翻看你们拜入师门时写下的拜师感言,无一不是朗朗上口,情真意切,令人感慨万千。可为什么真正入了师门之后,其志其毅,反而往往不如前呢?为什么在拜师之时许下的尊师重道,入门后便如过眼云烟了呢?师父千叮咛万嘱咐的话,为什么就听不进去了呢?师门弟子,数量众多,遍布五湖四海,相聚不易,常年不见面的也有很多。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我不能强制地要求弟子,也无法做到密切追踪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不能当你们的保姆,不能无微不至地照顾。这是现实的状况,不能不去面对,如果弟子不听话,不自觉,不遵从师命,那么等到出现严重的后果,甚至于酿成终生大错时,便只能双双慨叹了。

数年前,阿骆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有追求,有执着。血气方刚,就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只懂刚不动柔,只懂用不懂养。他在拜师短短两年后又就问过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问题,“师父,我是应该练咏春呢?还是练太极呢?”当时我并未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与他递了一下手。我只用了“吞,吐,敷,盖”中的“敷”劲,一搭手,他就使不上劲了,那些踢打摔拿,天花乱坠的招式都用不出来了。我说既然你伸不出拳,抬不起脚来,那我就展示一下吧。让你看看我是怎样踢你的下颚,踢你的心,踢你的头,踢你的胯,踢你的膝,踢你的小腿骨。你追求的技击,难道不正是太极拳中体现出来的这些本领吗?那次展示之后,我本以为阿骆已经理解了技击真正的含义和意义,已经明白了拳术内在的逻辑和奥义,但是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犹疑,不徘徊,不等待,不停留。既然认准了太极这条道路,拜在了槐园门下,那就要为之奉献出汗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全身心地信任,信任太极神奇的魅力,信任师父专业的教导。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这句话放在在拳术的习练中依然准确,依然振聋发聩。只有坚定不移地在正确道路上不断行进,依靠正确的方法和专业的指导克服千难万险,方能达到拳术的最高境界,攀登太极的至高峰。

《学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道。敬其师,效其行。”师,是连接弟子与真理的桥梁。只有弟子亲师,尊师,敬师,才能信道,奉道,得道。

大约十年之前,阿骆曾与我有过一个约定。他还是不愿意舍弃咏春,也不愿意舍弃快拳的练习方式。我们曾约定以十年为期,若是他功成名就,打出了一番天地,那么就继续坚持他所认定的道路。若是他十年后并无多大进展,到时候再全心全意地习练太极,为时未晚,毕竟他很年轻。

谁成想,十年之期未到,已然是阴阳两隔。真可谓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他的去世令我痛心,他的示范是错误的,结果是惨痛的,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以这样的结局来为槐园其他弟子做出的警示,实在是令人唏嘘。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是一个节奏飞快,人人匆忙的社会。电影,电视,小说,营造了一种激进的潮流,武术爱好者普遍信仰凌厉的快拳,刚猛的技击,短时间就能看出的效果。人们不再沉下心去品,去悟,去感受,去接纳,去一点一点地触摸到武术的神奇,领略它真正的精髓。这是阿骆个人的悲剧,却也是整个武术界的悲剧,整个时代的悲剧。在这个人人崇尚速度,追求激情的时代,很少有人还记得“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千古真理。盲目地练习,片面地追求,浮躁地感受,独独缺了一份千锤百炼,沉心静气的匠人精神

阿骆的去世,映射了一个群体的结局。他用生命为代价做出的警示,我们不能不引以为戒,警钟长鸣。谨以此文,警示槐园的所有弟子,爱好者,习练者,谨遵师命,恪守原则,戒骄戒躁,不忘初心。不但要追求拳艺的高超,更要追求身体的康健,思想的提升。走正确的道路,学正确的方法,受正确的指导,这才能够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才能够克服千难万阻,水滴石穿,栉风沐雨,玉汝于成!

辛丑年春月 陈骁伍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阅读 :

槐园太极 陈骁伍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