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太极拳的抻筋拔骨和锻炼性的抻筋拔骨有何不同?

2016-11-08 11:06  作者 朱利尧  


先说说锻炼性的抻筋拔骨。


每天早上起来,在公园、在湖边,总是看到很多晨练者在压脚弯腰,其目的是为了拉伸肢体韧带。这类锻炼方法应该人人都知道。只要一个人想要锻炼了,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也会本能地自然而然地去做压腿下腰。同样,专业的体操运动、杂技、舞蹈演员等,也把压腿下腰这个方法去当基本功训练。这类训练方式的目的是为了拉伸整体韧带。好处是,不仅能使练者体内气血更加流畅,达到健身效果。也能使肢体动作更加柔软,使动作表现性更加美观。比如体操运动员、舞蹈演员的动作给观众带来柔和、协调、行云流水般的视觉的美。


再说说太极拳的抻筋拔骨。


我们都知道,每一种拳法,因其肢体运动方向和技法结构的不同,便产生了对肌肉、对骨架的要求不同。也关系到人体肌肉的发力部位、发力次序、发力路径、发力大小、发力方向,发力速度、松紧程度以及发力准确度等等,都需要有一个重新组织的过程。运动方式既要符 合招式的外在特征,又符合内涵劲力要求的组织方式。而且,只有一种组织方式是正确的。


所以,太极拳的抻筋拔骨与平时整体拉筋式的训练方法是不一样的。


1.太极拳的发力方式,实际上是从肌肉发力转变为骨架传力的过程。关节、韧带、副韧带如果没有按太极拳的要求去组织正确的肌肉运动方式,是无法做到太极拳的招式标准的。而且太极拳的抻筋拔骨是在螺旋对拉拔长的训练方式中进行,目的一是为了使肢体结构的骨架更具刚度,二是为了使关节内的副韧带在对拉拔长的训练方式中增加旋转度,使关节活动范围增大,这就是太极拳之柔。骨架更加整体而形成刚性,这就是太极拳之刚,所以,太极拳在练拳走架时要求“刚柔相济”。


2.太极拳的拉伸不是单体的,而是前后、左右、上下的一种复合式拉伸。这时候,一部分肌肉为了控制拉开拧转而主动用力,一部分暂时不用的肌肉纤维是被动拉长的,这个棚拉动作的出现,达到了拉开、拉长所有肌肉纤维和韧带、副韧带的目的,久而久之,太极拳练习者的肌肉变得如“面精”般的柔和,绝不是平常太极练者常说的松。同时骨架的整体刚度变得更坚固,同样也绝不是常见的一练拳骨架就倒来倒去的散。


3.太极拳的劲力特征是“螺旋的缠丝劲”。它是关节在长期拧转中的抻筋拔骨中得到的,这就是太极拳特有的浑圆劲,也就是缠丝劲。然而,目前的太极拳界到处都是全身肢体放松地练着太极拳,不提螺旋对拉的抻筋拔骨式训练,那么“浑圆缠丝劲”是绝不可能得到的。因为,练就功夫是从艰苦中求得的,不可能从长期放松的自然状态训练中练就。既使真的在长期放松中能得到功夫,也是少了浑圆缠丝劲的太极拳,是变了形的太极拳。所以,有经验的太极拳行家们,不需要看你练得水平如何,只要一摸你的肌肉就知功夫高低了,这就是通常说的“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因为这一身肌肉是你长期在螺旋式的抻筋拔骨中磨炼出来的,一捏一个准,掺不了假。


最后说说螺旋式抻筋拔骨的健身作用。


2010年,为了拍摄《最高境界格斗术》节目,我们在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进行了多项测试,其中对“关节力矩”印象最深刻。“关节力矩”不是随着练拳年份越长而增大,反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小,说明了平时对关节训练的重要性。而螺旋式的抻筋拔骨恰恰锻炼了关节,促进了习练者的动作敏捷与轻灵,还能起到减缓“关节力矩”的衰退。


说了这么多,应该可以发现,舞蹈式的抻筋拔骨和太极拳的抻筋拔骨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单方位单一式的,一个是上下左右前后浑圆复合式的。当太极拳习练者明白了这两个抻筋拔骨的方式后,就不会进入练拳误区了,也不会把太极拳练成太极操了。


最后,用十六个字来定义太极拳抻筋拔骨的训练方法,就是我所提倡的“灵活的关节更灵活,固定的关节更固定”。这也是符合了中国的太极文化。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阅读 :

太极拳 抻筋拔骨 锻炼性 有何不同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