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对“两胯”情有独钟?

2016-07-25 16:48  张殿成  

      我对两胯的认识由浅入深,大约经历了四年多的时间,没有一天不琢磨的,只要看到与此有关的文章,就会收藏归类,反复研读。很多人对此讳莫如深,懂的可能不轻意教人,很多教拳的人也未必真懂,懂的人练拳时两胯未必会动。今将自己的经历和体悟写出来,供拳友们参考。

      2010夏天,我从北川地震灾区做自愿者回来,在中央4频道看到一个介绍太极拳的节目,其中介绍了一些人身体不好,通过练太极拳逐渐好了起来,从而产生了兴趣。对我来说,不仅能强身健体,又有了事干,每次去又能回老家看看,一举三得。待天气凉快下来,大约是九月一日就第一次到了陈家沟太极拳学校,由一个白板开始学练太极拳。当时什么都不懂,太极拳分成几大门派都不知道,虽说身体没啥大毛病,但整体素质较差,象金鸡独立腿提不起来,更站不稳。由于当时学校的生活条件较差,待了不到一个月,学完老架一路就跑了。2011年春天又去待了一个月,学了老架二路、单刀、单剑49三个套路。秋天去的时候,正好原教练要去外地教拳,办公室就将我归到了陈辉教练这个队,这个月又学习了新架一路和齐眉棍、单剑54。

       在此期间,看了许多有关太极拳的文章,慢慢地懂得了一些道理,套路学多了没用,既练不过来也练不好。所以,2012年春天再去的时候,就开始跟着陈辉教练正架子。第一次正架子很痛苦,一是身法毛病比较多,手脚怎么摆怎么动都不对;二是动作分解记不住;三是两胯不会动,做什么动作都做不到位,当然当时并没认识到是胯的问题。总的感觉就是,原来学的练的都不对,所有的动作都要重新开始,原来练的都白练了!

       去了几次之后,也就习惯了那里的生活,再去就每次住两个月,一是可以多学点东西;二是可以降低开车的成本。从2012年春天开始,就没有再学新的套路,除了老架一路和新架一路外,其它套路也没有怎么练,时间长了都还给了老师。从此之后,去沟里除了正架子就是正架子,正了老架正新架,连续正了四年,有时去一次能将老架一路正上两遍。

       在正架子过程中,随着对身法要领不断领悟和纠正,毛病会越来越少,动作分解也逐渐掌握了,但最苦恼的就是动作做不位,也就是做不象,后来慢慢懂得了是胯的问题,一个动作如果通过松胯做出来就是那么回事,但并不知道两胯还能旋转,也不知道重心移动与松胯是什么关系。那么多个分解动作,哪个需要松胯哪个不需要松胯,怎么能记住?所以就萌生了将每个需要松胯的地方,用笔先记下来,然后边用脑记边练习,后来干脆整理成了《老架一路分解动作》。

       2013年春天去沟里,陈辉教练想让我学推手,我当时的注意力还是在老架一路上,再说学了之后回家也没伴推,所以就没学。有一天,陈辉教练教人单推手,我在旁边练拳,从他的身后观察到,重心的移动就是旋转两胯,这不就是有的文章里说的睡∞字吗?以前只是认为做好一个动作要松胯,没想到两胯还能旋转!立时顿悟,马上收拾东西回了宿舍开始练。那时练这个东西,一怕别人看见;二是也不知道自己练的对不对,不敢问教练;三是不知道扣膝盖,练的膝盖痛。反正是象发现了新大陆,脑子兴奋得睡不着觉,集体课一律不去参加了,关起门来傻练了一个星期,先练左右后练前后,顺时针逆时针都练熟之后,准备带到套路里。

       在往套路里带时麻烦又来了,由于满脑子想的都是旋转两胯移动重心,练了几年的套路不会打了!后来静下心来想了一个办法,一势一势带一势一势练,练熟一个再进行下一个。就这样大概练了十来天,前面进展慢,一个金刚捣碓练了几十遍才练熟,每一个重心的移动都按睡∞的规律走,后面逐步就快了。将整个势子带完之后,整个套路串在一起也很困难,刚开始很别扭,到处出错,很难完整地练下来。后来就将套路分成几个大段,一段一段地练,练熟之后再串起来就好了。在沟里除了吃饭睡觉,就练拳一件事,但受膝盖痛的困扰,每天只能练八到十遍。练了大约十天左右,自我感觉熟了,就去找陈辉教练,练了一遍老架一路让他看了看,尽管毛病还比较多,但较前有质的飞跃,得到了他的肯定。后来他私下偷偷告诉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指的就是这个。

       那个时候,对两胯旋转虚实认识很浮浅。一次顺便跟毛毛教练学立圆单推手,也按睡∞的规律移动重心,结果不好使,重心由后向前移还行,由前向后总是慢半拍,毛毛教练告诉我,由前向后移重心,身体不能转方向,要直接移才行。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重心移动主要有两种方式,裆走下弧和裆走后下弧,我这才明白立圆单推时,裆只能走下弧。

       后来在练拳过程中,从未停止对旋转两胯的体悟,陈辉教练也一直提醒我,旋转时角度不可过大,不可扭屁股。直到去年初,陈辉教练从学校出来在家教拳,我才有机会跟他公开请教和探讨此话题。后来我问陈辉教练,陈家祖上有没有规定不让传授两胯,他说没有这样的规定或规矩。我就向他建议,既然陈家祖上没有不让言传的规矩,那就公开传授呗!这样可以让大家少走弯路。此后,我一直协助陈辉教练,大张旗鼓宣传两胯旋转的重要性,并在传授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琢磨让人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用“旋转下沉”代替“螺旋下沉”,更加直接和形象,就是陈辉教练想出来的词。

       去年春天在沟里结识了两位老拳师,见识了过去老拳的练法。练习老拳身法低,强调裆走下弧,尽量做到外形不动,实腿胯根内抽,丹田翻转,两胯交替内抽转换虚实,我这才明白了陈鑫前辈所说的“出肾入肾是真诀”。一位老人对我说,“你们健身的,练好两胯就够了,否则练操都练不好”,这句话至今印象深刻。

       直到去年秋天,我自认为才算真正理解和掌握了两胯的旋转。一位老拳师的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重心每移动一次都要做到:松胯、沉胯、掖胯和转胯。“坐腿掖胯”是旋转下沉后形成的一种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两腿蹬地才有力,裆劲才会充足。后来我明白了,用两胯旋转虚实,关键取决于实腿的“松胯下沉”或“旋转下沉”,而且可以从两脚上去验证做的是否到位:松胯下沉,裆走下弧,从脚上能感觉到地面的反弹力,实腿蹬地有力;旋转下沉,裆走后下弧,脚掌不但能感觉到地面的反弹力,而且还会产生一种拧劲,实腿有一种不由自主想蹬地的感觉。这种拧劲是上身旋转下沉,而扣住膝盖不动所产生的。这样,不但明确了可以实际操作的重点,而且有了可以自我检验动作正确与否的方法。

       悟透用两胯旋转虚实,对理解拳经拳理很有帮助(见《旋转虚实是太极拳架的核心》一文),对社会上的各种说法亦具一定的辨别能力,比如有人说重心要平移,保证身体没有起浮,所以要“裆走后弧”。如果裆走后弧,外形上就容易扭屁股,没有“下沉”脚上就没有反弹力,实腿蹬地无力,哪儿来的腰裆劲?更为荒谬的是,有人说移动重心时要“拧腰锁胯”,这是严重违背拳理的。任何时候,身体上身旋转时一定是一个整体,不可扭曲!“胯”是装在上身与两腿之间的“轴承”,所谓“旋转虚实”,用的是胯而不是腰。

       练习两胯旋转虚实,扣住膝盖是关键,否则永远也找不到“坐腿掖胯”的感觉。正是弄懂了扣住膝盖的原理,却意外地将多年困扰的膝盖痛给解决了。膝盖练出问题都是左右拧的:一是上身旋转下沉时,实腿膝盖晃动或外翻,随着身体旋转的方向由外向里拧;二是虚腿膝盖软塌或跪膝,虚腿变为实腿时,由里向外拧。至于膝盖超过脚尖造成的前压和两胯前顶造成的膝盖受力过多,都是次要原因,对膝盖损伤有限。学会用两胯旋转虚实,是防止膝关节损伤的良药。

       练拳先明理,可以少走弯路。我在这几年练拳过程中,两个网站和两本书对我帮助很大,从中吸取了很多营养。两个网站是温县的《中国太极拳》和《太极网》,两本书是唐豪和顾留馨合著的《太极拳研究》与顾留馨和陈家桢合著的《陈氏太极拳》。

       由于本人修炼太极拳时间较短,加之年龄大了下功夫不够,深层次的东西体悟不到,只是略知皮毛,不拜师不教拳,抽空写点东西,也算为太极拳推广做点贡献。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