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与太极推手,用太极拳拳理分析就是体与用的关系。站桩是太极拳、也是内家拳必修的内功训练方法。
我们常常见到具有一定水平(市一级奖牌获得者)的太极拳运动员、或太极推手运动员请教老师时往往问及演练太极拳套路时体现不出太极拳的内功拳理或在太极推手中自感听劲慢,好斗顶力,总发不出爽脆的太极内劲效果的原因。老师总是这么回答:你的拳架不够规范,行拳时间短,推手艺法少,要每天熟习太极拳套路,推手要天天推……,还引用太极拳论中一句:"着熟,就能懂劲……。"再追问体为"着",众师多解释:"套路,招式也?
十年勤练太极拳套路就能长太极内功?再十年熟习太极拳推手的四正,四隅,大捋,烂踩花的招式破拆法就能练得到周身弹簧劲,与人交手一触即发人丈外的太极真传吗?以我之浅见:按此而练,再加十年也出不了太极之门。
曾记得中国武林有句谚语:"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千年古训早就有了颠扑不倒的真理不等式:套路≠武功。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使不少有志于中国武术的后来人,特别是练太极拳的今人,将"练套路"与"练武功"等同起来,不仅害了自已,而且误导后人,初学者还以为得到真传,当习十年太极拳,要向太极拳内功进修时才发现此路不通。
究竟路在何方呢?
太极拳之权威,清代的太极拳老祖宗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巨著开卷第一章,第一句"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就是阐明了太极的内功,是从无拳套,无招式的无极桩产生而成的。这就是太极拳的大纲。
这种太极内功的桩功,试从力学规律特性分析,就是在约束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体总重心运动状态基本保持不变,一切外力主矢量和主矩均为零,一切内力都用于保持人体姿态。这就是静之机。从生理分析,其特征是人体中枢神经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就是动之机。可见桩功之内功原理,就是从外形的静与内意的动(不仅心理而且是生理)不断自我调节,从而引起练功者自身的形和意的飞跃而修炼而浑圆、阴阳之母真身的无极状态。
所以唯有通过站桩得内劲的人,才会真正领悟太极者,无极而生也的道理。
也唯有通过站桩这种低消耗而高效率的真气直养而无害这内功的练功方法,才能把太极拳玄虚理论变成既有理性也有感性的自身练功经验与体会。
因为站桩是知已功夫,推手是知彼功夫。若我们自身的内劲全无知晓,就去打太极拳套路,到头来得到的只是精神枷锁式的太极体操。按武学而论,离开站桩的基本功去行拳,然后学推手,充其量着熟太极拳架运用到见招拆招,永不懂劲的低层次武艺,随着我们年龄增长,这种武艺就会有心而无力的大消亡。
太极推手是通过站桩--行拳这一阶段都有了内劲(即蓄劲)的双方,运用自身内功模拟实战时作用于对手而产生放发人丈外的显著技击效果的高一层次武功的必修课。
太极推手训练内容主要有单推手、双推手、四正推手、大捋、自由推手等项课程。不论在何种场合的太极推手,都含有如下技击手段:擒、拿、摔、拌、勾、踢、扣、推、拉、托、拨、按、闪、进、退等等。在推手训练时,始终要遵守"粘、沾、连、随"的原则。从仅接对手肌肤中练轻、松、柔的功夫,从中培养听劲、化劲、发劲。在太极拳推手诸法之中的根本**就是哪里接触对手,哪里就是听劲点,按触点就是发劲点。我认为太极推手训练的目标必须明确,就是要解决在接触对手肌肤状态下第一时间能攻、防合一摧毁对方重心而取胜,这是太极推手的主方向。衡量一个太极推手运动员是否掌握了太极拳内劲培养及运用时,就看他在推手较技时能以凌厉内劲发人丈外,而对手毫无有先兆之感为最佳。太极推手层次是以整体劲为初步功夫,以神意打(太极拳论上称阶及神明)为上乘武功来要求自己,为将来与对手无先决条件下真打实作的搏斗打下坚厚的武功基础,这才是太极推手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