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界之怪相乱弹

2016-06-28 10:24  朱利尧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近年来随着国民对健康的追求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推广,已成为一种全民推崇的运动。如果我们放大太极拳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大力推广的过程来看,据说几年前太极拳习练人群就已达到3、4亿人,现在可能有5、6亿人了。然而,随之也产生了一种现象:太极拳界已变得鱼龙混杂。可以说学的人多、学的精的少,大多数人都是囫囵吞枣的学习,而真正意义上的太极真谛却濒临失传。目前看上去很多人在练太极拳,既然量已经很多了,太极拳界就应该需要有些规整了,需要开始慢慢返璞归真了。如同,我们在教太极拳时,先培养学生们对太极拳的兴趣,教些比划、模仿动作,把他们吸收进太极圈中来,等他们有了兴趣之后,再去逐步规范、讲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与含义。

      然而,虽然目前练太极拳的人数众多,照常理而言,在一个众多人练的拳种中,应该能筛选出一些技艺高超者来,甚至说可以出现技击上的“王者”也不为过。但现实的太极拳练者在技击方面,却总被别的流派拳种所看不起。甚至大多数练太极拳几十年的人,内心里是知道自己仅有嘴上的功夫,即便少数自认为练有所成者,私下也质疑自己究竟能不能格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其不正常的现象,太极界普遍浮躁的心,真的需要去沉静一下进行反思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至少有四大原因:

       其一、当今,人们普遍认为太极拳是修身养性为主的,因此把身为太极拳本源的技击、尚武精神推崇的较少,反而将太极文化宣讲的较多。如果在太极拳界,练者都没有把技击作为首要因素来训练,作为武术的太极拳来说肯定变形的很厉害了,这是属于自身层面的思维与教学问题。

       其实,太极拳只是传统武术中的一个拳种而已。说它能修身养性,也只不过是众多养生文化中的沧海一粟;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其实也是阴阳文化中的沧海一粟。同样,太极拳作为技击,它也只是技击、技艺文化中的沧海一粟。从格斗理念上来说,就是对抗与决斗,小到拳法、招法、技艺等肢体技术的使展运用,大到**爆炸,都属于对抗技术的运用范畴。

       有些人认为我们现在不是冷兵器时代了,练技击没用,人家有枪。你要知道,武乃德之床,练武不是为了打架斗殴,它是品德与意志的修炼!它教你如何尊师重道、教你如何刚正不阿、教你如何力求上进、教你如何规矩规范、教你如何助人为乐、教你如何挺身而出、教你如何礼义仁智信……武术的传承其实就是华夏美德的传承!如仅为格斗搏击,错了!为什么以前学徒学练拳要你干活站桩流汗,为什么军队当兵要你出操,它在教你先学会低头、服从,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教你的就是做人的起码规矩。

       其二、太极拳的教师青黄不接。我们知道,现在老一辈的太极拳练者大多数练的是国家推广的24式、48式之类的套路。而这些套路对太极拳的内涵来说并不高,仅仅是为一种老年人编排的一种健身运动。比如,陈照奎先生在上海教太极拳,是上海体委组织了上海武术界近二百人,请陈照奎先生到上海教了他们二个月,也就是仅教了个太极拳的套路而已,内涵就各自各悟吧。随着现在太极拳的兴起,人们在学拳的时候,首要问的是你练了几年?于是,这些老一辈的太极练者虽然只有会个套路和多年来的一些心得自悟,却仍然理所当然的担当起了老师。就像我说的,太极拳的套路没有失传,而“如何练”流失了太多,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被称为学院派的太极拳,他们是以竞技、以表演为主,几年下来出现了无数的太极拳全国冠军、奥运冠军、国际冠军。这一类冠军获得者当仁不让的成了名家,他们传播的还是以表演为主的太极拳。而民间的不少太极拳师为了生计,去拜一个有家传背景的太极拳师傅为师,学上一两年,他也开始开馆收徒了。这些现象对于全民健身推广来说都是好的现象,也满足了国民的一种锻炼的愿望。但对太极拳而言却进化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名字,叫“太极操”。

      而这些现象的出现,正说明了太极拳教师的严重缺乏,当一个东西严重缺乏的时候,反而什么都不缺了,人人都可以做老师了!所以,在这些大背景下,这类全民健身的太极拳推广肯定是好的一面。但对于作为国粹的太极拳传承,我们也应重视起来。比如,作为一个太极拳老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是,太极拳的一招一式是干什么用的,它的健身作用在哪儿,它的技击功能又在哪,这些太极拳的内涵必须知道并且烂熟于心。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太多的练太极拳的人根本不知道一招一式是干什么用的,可以说就是毫无目的地乱舞。那就奇怪了,既然教的人和学的人一招一式目的性都不明确,这算什么名堂?说白了,教的人在误人,学的人也稀里糊涂。那这样的话是根本不需要老师的!你自己想咋玩就咋玩好了,这跟有师无师无关。所以,弄得教的学的都说不出所以然,只能说养生、包容、悟道等等模棱两可的理论了。太极拳的表演形式是肢体运动,内涵是肢体技术,如果毫无目的地练,谈何养生?谈何技击?谈何传承?而在今天,却还在讨论“学太极拳到底该不该收费”,这是滑天下之大稽。

      那么如何有的放矢地练太极拳呢?我早说了,太极拳只要分成两种体糸即可:一是技击、技艺派,一是养生文化派。首先在思维上要明确,喜欢谈养生悟道的你去拜谈养生悟道派的老师或老中医;喜欢技击、技艺的你去找教技击的老师。但是这两大块要建立在一个共同平台上,这个平台是什么?就是太极拳的一招一式的结构为什么是这样的?它的攻防含义是什么?劲力的起点、落点、要点又是怎样的?又比如说金刚捣碓、懒扎衣等招式,为甚要叫这个名字,它的意义在哪儿。只有明白这些的基础上,你再谈注重养生,这才是真正的养生派。还有一种对招式结构熟悉了,继续以增加功力、技击、技艺为主的,就是技击派,这些都是一个拳师和一个学生最基本的素质。不管你养生派也好、技击派也好,这些都必须明白。只有这样去做,太极拳的养生文化和技击文化的本质也就能真正的一代代传下去。

      其三、我们常常看到很多QQ群、微信群,只要是练太极拳的人进去,就热闹非凡,争吵不停,一会儿说技击一会说养生,你跟他聊养生他谈技击,你跟他说技击他又谈到养生上了,甚至还上升到了包容、道法自然的层面。其实这些东西是自我安慰。当然,这种自我安慰是有好处的,能给人带来一种信仰。但信仰毕竟和武术无关,即使是信仰,这种也是“小我”的思维,绝不是“大我”的尚武精神。

      还有一种现象,以前国家体委把太极拳分为陈杨吴武孙五大流派,现在是自创自报门派越来越多,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到底好不好呢?我觉得不好,不仅妨碍了技术面的交流,还制造混乱。有时在QQ或微信群里交流,你指出他某些练法不正确时,马上会说我们是某派的,我们就是这样练得,要么相互来个争强斗胜,瞬间无语。一个武术群,竟然只能谈些修身养性的话题才能符合大众口味,一谈技击马上会被鄙视,问你练了多少年太极拳了,怎么一点修养都没有!说什么“低者为搏、中者修心、上者为道”。我不知道这是在光大国粹还是在抹杀太极拳?试想,若一个儿子连爹都不认了,还是个好儿子吗?这叫瞎胡闹。我认为,即使你不喜欢太极拳技艺,但最起码的是要知道我们在锻炼身体。而锻炼身体也要在合理、规范的运动方式下才行,不是在嬉闹或臆想中完成的。当然,看到一些场合中为了坐个位、拍个照尽往中间挤以及名不符实、极尽排挤之能,或在争名夺利面前连短裤都不要的那些吹泡名家名师们,我真不知道修养为何物。

       不管咋样说,锻炼身体还得要回归到肢体的运动上来,比如一个人想锻炼身体,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他一定会去搁腿弯腰拉拉筋。锻炼身体是累的,不是享受,而是一种付出。最后我还是讲一句话,养生是蓄能量,锻炼是消耗能量,它是矛盾的。真正的养生,我认为是增加新陈代谢,排放身体淤积的毒素,反复的补充能量与消耗能量就是一种养生方式,这也是锻炼的乐趣所在。另外,肢体的运动方式或规范没有那么多流派的,肢体的运动结构基本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拳法、招法不一样。但是当今的太极拳界,很不理性,有些人这样扭一下,那样摇一下,就称为自己的门派拳法了。这不仅是毫无敬畏之心,还是对太极拳的传承毫不负责。可笑的是这些现象不但不被媒体抨击、阻止,反而被宣传为名家、名师。为了一丝鸡毛利益,可以把鼠辈宣吹成虎将的媒体,你的武术精神丢哪儿去啦,羞也不羞?

      其四、毫无敬畏的冠名。名师、大师甚至宗师都出来了,这个我用“不要脸”三个字来概括。名师,以前是多神圣多伟大的代名词,到现在“名师”已经变成贬义词了。如同一句“小姐”,以前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清高,到现在也已经走味了! 现在普天下名师辈出,那么什么叫名师呢?我记忆中,传说中的周桐老先生是一个,为什么他被冠以名师呢?因为他培养出了卢俊义、史文恭、林冲、岳飞等,一个个都是一代名将。在太极拳上,陈长兴可以算一个,因为他培养出了一个开创立派的杨露禅,杨露禅是名师,他带出了儿子及吴全佑等徒弟。陈发科也可以称得上名师,因为他培养出了自开门派的洪均生、陈照奎和创立一个陈式新架这个流派(太极拳传承之乱谈会另写一文)。同样陈照奎也可以称名师,他培养出了陈瑜、张志俊与马虹等名满武林的徒弟。历来真正的名师并不多。当然,这些都是已故的名师。当今还健在的能够称得上名师的,还待大浪淘沙由待后人评价了。比如说当今陈家沟,我以为只有一个人够得称得上名师,谁呢?王西安先生。因为他培养出了他的儿子王战军、徒弟大虎二虎和张福旺,这些都是在国内太极界闻名的弟子。

       所以,名师是一个很神圣的称呼。名师代表着承上启下的贡献与的传承。比如,林冲的师父周侗是名师,他自己就称不上名师了,只能称名家或武术大家了,因为林冲的徒弟曹正不咋地。又如,以前我不知道叶问是谁,因徒弟李小龙造就叶问成了名师,师以徒为贵嘛。

       至于称某个人为大师、宗师,我想有一点文化或羞耻心的人都会觉得可笑,宗师是什么?开宗立派,而且须经历几代人的大浪淘沙仍传承、扩散着他所创立的拳种或文化为前提下。不可能活着的时候被称为宗师的,如也可以称,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辱没。    我们知道,在太极拳普遍推广的今天,在全民健身的运动背景下,有一种传承必须要坚守,那就是不论何种流派太极拳都必须符合一个特征:节节分家为柔,节节贯穿为刚。太极拳必须符合这刚与柔的特性,也就是“肢体拆开重组”的训练方法。不符合这个特征不仅上功少与慢,而且锻炼也不全面。同时,对太极拳的随意、不严谨态度造成了的一些弊端,希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能逐渐地明白并修正过来。这样,太极拳就会名至实归。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