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 摘自朱利尧著《练拳》

2016-06-21 10:40    

       “打架中成长”是我40岁前的写照。我觉得应该写点打架的体会或经验。当然,我所讲的打“架”是平时的一种意志的锻炼、是不屈与扶弱的正直,绝不是流氓斗殴。

       我喜欢直白,虽然我知道写文章用“打架”二字可能惹人讨厌,但这样写目的是想说,练武要“管用”。同样,我不得不说,我练了30多年的武,其中20多年的练武基本上是在瞎胡闹,即使我心里是多么的不愿意。

       嫉恶如仇的性格加上身材瘦小,看到不平事去讲的时候,对方往往见我瘦小而对我拔拳。这种现状下,使我是从十二三岁开始打架了,虽然有时候跟一个、二个、甚至十几个人打,但从来没难看过。我时时想,如果我生就身大力壮,或许会大大减少打架数量,因为他们不敢拔拳相对了。这些也许都是天意,从古到今,许多格斗实力派都是这样被逼出来的。

       实战对我来讲是有丰富的经验了,所以,我在教拳过程中,把正儿八经的把实战与意识的一些东西融合在里面了。怎么样有力又怎么样无力我是非常简便的,因为正儿八经实战的时候是非常简单,没有那么多花招。像跳起来打、飞起来打那只是在电影电视里,传统武术大师们没有这种打法,这样打自身飘了,力量就少了。力的发出是要实的,自身力与反作用力相加才是最大的力,而这些必须是定步发出的。

       打“架”,大约可分为四个阶段。接手前的对峙、接手的瞬间、接手后的打法、打法后的变化与连击。四个阶段中又以未接手前的对峙最好处理,打架前的对峙即是人的本能,也是动物的天性。一瞪眼就分出了胜负,弱的一方立马胆怯了。打个不好听的比喻,我们经常看到二只狗相距几十米对峙,立马分出胜负,想逃的狗即使相隔几十米,但瞬间被追上咬翻,想逃的机会也不会给它。其实,人也一样,不是对手就不可能有赢的机会,想必许多人都经历过。所以,练武最终是为了得到一个 “势”,得到“势”就可以一身正气,以弱胜强、年迈仍可搏击力壮。

       实战中有一个机会可能会曝冷,那就是接手。接手的瞬间非常关键,是整个实战过程中最决定胜负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冷门的产生,轻视对手就是自己最大的对手!太极拳的“后发制人”就是对接手瞬间的重视,要点就是无惧的技击意识,迎上!

       接手后,就能摸到对方的劲路,就有了借力的地方,可以施展技艺了,所以相对来讲不是最难。接手后运用太极拳合即出的拳理,打击就变得容易多了,因为接手时能判断对方劲路的轻重虚实方向速度等等。打击后的变化与连击是最容易的阶段,因为已有第一次接触所给与的指示,只要做到应变就成。接手时能引进,并不是一定能够抢得先机。要得先机,关键在于落空,这个落空不是指对方的身体反应,而是指对方脑中剎那间的失神,这在太极拳中称为“闪赚”,也就是“闪赚空费拔山力”。得了先机的同时还要得势﹐就是引进的线路必须是立体弧线﹐否则对方仍有回旋之地﹐也就是要螺旋浑圆线路﹐达到所谓的“螺旋乘虚任意入”。得机得势正是打击的时机,让对方觉得他自己正在进攻﹐忽然惊觉我手已打上。打击之时是没有招式的﹐只是化打同时顺势而行,这就是太极拳打法的特点。


       因此练拳时﹐不是想着某招某式的打法﹐而是注意每个动作的轻重虚实﹐螺旋弧线的攻防路线。要符合规矩﹐要感觉一趟拳下来如同数十人在交手。打击后的变化﹐要明白手之轻重﹐腿之虚实。一击之后未必能放倒对方﹐或劲力已被对方化解或避过﹐这时劲力就要变化,这种变化也是没有既定招,随敌变化。所以打拳时要明白轻重虚实的变化﹐用时就能得心应手。当第一击未能放倒对方时﹐连击是必须的,对方不倒手不撤回来。例如三换掌的连续转换打法、白鹤亮翅技法中的肩靠后的肘击与跟着一掌等等﹐这些都是连环打法。太极拳招式中基本上都是连环打法,所以太极拳非常强调节节分家和节节贯穿的训练,慢练就是为了练分家与贯穿,要你在练拳时去细细体会,在此,再强调一遍:不用劲的摇晃太极拳是得不到太极拳功夫的!练与用是分不开的﹐只有练与用结合才能更快提高技击技术。

       太极拳的技击战术特色﹐一要以方位来迷惑对手﹐身法﹐折叠,左右上下。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二要变速﹐以速度来迷惑对手。应战之时突然加速﹐使对手未能及时反应而露出空隙。以变速来使敌人产生剎那的空洞感,当对手有力加于我身时,突然变速松活弹抖。来力加上方向相同的我力﹐两力相加来引进﹐引进的同时发劲攻击会使对手惊恐。角度、速度、时间、质量,手身步都要加速,步调一致来产生大力打击,同时在战术上太极拳是“骗术”,是上当与被上当的搏击方式。

       太极拳运动的肢体运行轨迹是弧形的。其劲力是具有六个方向的“混圆力”﹐也就是说它拥有六个方向﹐前后、左右、上下,即球体的圆。有的人虽然走得也是圆﹐也是弧﹐但只有四个方向﹐这样的力不能构成“混元力”。一对方向的力,比如前后或左右或上下,这样的力产生的劲叫直劲,对对方威胁不大。因为它是直来直去的,严格的讲它不属于太极拳劲别的范畴。四个方向的力才能形成圆和弧线运动,但对方的大脑可以作出判断,肢体的本能反应可以跟上你,随上你,对对方的威胁也不很大。只有是六个方向的圆弧运动,即立体的圆运动才能使对方对你的运动方向无法判断,这是太极拳有别于其他拳种的精妙之处。你可以先出手打我,我一接手就干扰和改变你的运动方向,使你处于被动和无目标状态,然后实施我的打击,这是太极拳“后发先至”的奥妙所在。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动作,每个转换式都必须有六个方向,否则拳式就是不正确的,在实战打“架”中也是不管用的。太极拳是跌打摔拿综合的格斗术,它看起来很软弱,但搏击起来很强大,它看起来不进攻,其实处处在进攻,并且是很科学的进攻很省力的进攻,很精巧。因为它的目的很明确,采用各种手段把你打倒,这是太极拳的终极目的。我觉得太极拳里面的文化值得我们好好地思考,因为它太能代表中国传统的文化了。

       具有六个方向的劲力之中, “左右”是人们的习惯,“上下”经过训练可以掌握, “前后”是胀劲与定位则不易掌握,且容易被人们忽略。凡是在推手和实战中产生了顶劲一定是少了两个方向,不是左右就是上下。凡是被对方提起或压垮了,一定是少了前后或左右方向的劲;凡是自己左右转动不灵时一定少了前后或上下方向的劲。

       李小龙曾说过,在格斗练习中,很多武术套路都选择逃避直接面对实战,修炼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功夫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简单质朴。功夫就是以最小的动作和力量,将自我感情直接表达。每个动作都有它自身的特性,不掺杂任何使其复杂化的人工修饰。关于速度, 常人会以为拳击散打那样, 就是疾似奔雷了,但在真正的太极拳高手眼中,一点也不怕手脚快的人, 原因有二, 一是这些人用的只是肌肉的力量, 其力并不绵长易化解。二是任他们身体多快, 但出拳打击需手臂的收缩,距打击对象至少一两尺,距离一长时差也增大了,但太极拳高手打击时距打击对象则极短, 只不过肘胯二关节那么一沉而已。这些在体内骨节间的细微动作, 一定快过世上最快的脚, 最快的拳, 而且快很多很多。传统武术中,无论形意拳还是太极拳,练到最后肯定是一接触就分了胜负。比如说有时候用拳顶在对方的胸上,零距离的,但完全可以把人家打出去,是因为肢体的刚度和手上的螺旋的弹抖。其实,实战的方法本来是非常“简单”、“直接”和“非传统”的。如同李小龙所言,当你察觉有袭击时,轻轻一闪,像回声一样,如影随形,自然而然地就做到了。就像我叫你时,你会回应;或者我扔东西,你会接住一样,这些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仅此而已。

    格斗的核心战术也只是设制了一个陷阱,比如要杀只鸡打条狗,一定把它们往逃不脱的地方逼,然后达到目的。其实从小到打架、大到战争中的战术,均如此。当然, 太极拳是人类与人类之间的搏击技术, 它也是有其极限的。虽然我还未找到另一种比太极更快, 破坏力更大的拳术, 但你一枪射向杨露禅, 他还是乖乖中弹身亡的。太极拳虽能化解来势, 以四两之力, 拨动千斤, 但你开部车撞过去, 太极拳高手还是要给撞得头破血流。你放一个小炸弹在太极拳高手身旁引爆, 他也是无法化解, 也只能化为灰烬的。 

实战的训练方法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熟识空间变化﹐领略招式用法的阶段。搏击的初阶是顺来横击﹐虽然是简单的挡架﹐但是太极拳在挡架中是空间变化。方法是其进攻与防守都在走立体弧线﹐不是直来直往。简单挡架熟练后﹐可以不招不架只是一下﹐但这是不挡之挡﹐仍属挡架的一种﹐故仍处于第一阶段的一招一架形式。练习方法是练拳时无人如有人。

       第二阶段﹕是提高反应能力的截劲阶段。是敌不动﹐己不动﹐敌微动﹐己已动﹐是与敌斗快。是强者胜之阶段。练拳时要凝神敛气,目视前方耳听身后的警觉训练。

       第三阶段﹕是以速度变化来引进﹐达至以弱胜强的阶段。击敌于在敌进击之时﹐敌错觉我后发而先至。这是速度变化的阶段﹐关节灵活度及肌肉纤维拉长后,达到真正的放松时才有最大加速度,达到均衡性与同步性一致,也就是以前的一切苦练只为了这一伸手,无招。

       其实练拳均应以第一阶段为基础﹐先熟练各招式的用法﹐进至不招架也可伤敌。再以第二阶段的高水平意识反应﹐得先机而轻易引进,就可不需力敌已可取胜。第三阶段需要第一及第二阶段为基础﹐才可以成功,是武学的最高境界。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