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本身就是关节运动,其他全是辅助系统。太极拳古籍中常提到的“用意不用力 ”,令人费解。在我的思维里“用意不用力”分为两种模式。
今天先讲第一种模式, “用骨不用肉” 来替代“用意不用力”,可能会令人更加明白。用骨,就如瑜伽之用不随意肌,要用意来控制和练习,所以太极拳重视“意”,因为这种拳要人以超乎正常的方式,细致地控制骨骼。循上所言, 练太极拳者,没可能练出一身肌肉,练得出肌肉的就不是太极拳。但是,太极拳练习正确一定能使肌肉纤维增长、肌肉弹性更好,不仅增强了爆发力也延缓了肌体的衰老。
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肌电测试图
上面是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肌电测试图资料,图中显示:我与师父的三次拧手,师父的三种方式,用力逐渐减小,但是都能达到击倒我的方式。我的前臂被动受力,身体其他部分并没有受到制约,但是身体其他部位,如大臂、背部都不能用上力量以达到对抗目的。说明,在拧手过程中我前臂受到制约后,通过骨扭力使我的身体被动跟随倒下, 这时双方的骨骼就是劲力的导体。
真正的太极拳要求对周身每节骨头都能号令,所以无论对方碰到他身上任何部位,他都能立即就在该部位进行反击,这种反击,称之谓“全身是手手非手”。没有一种拳法要求拳手用胯骨打人、用肚皮打人、用胸口打人或者用肩用脊骨打人的,脊骨在任何拳法中,都是加以保护的对象,但太极拳则要求习者在别人打其脊骨时,直接就用脊骨反击,这种反击包含精微的旋转力,把打来的力量以旋转的形式反送给击者。因此,世上也只有太极拳法,是欢迎对手打到自己的身体上的,最好是拳拳到肉,不要落空。所以,习太极拳者常言所谓“舍己从人”,是以做到了“全身是手手非手”为依归的。如果连全身是手手非手是什么也不知道, 就去舍己从人, 便等于任人宰割, 不是给人打得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吗? 而我所见到的,基本上都是些不知筋骨运用的太极拳练习者,阔论高谈舍己从人,真是替他们担心。当然,在通过高速摄影分析发现,拧手实验中看得很清楚,舍己从人,它不是硬碰硬,不是简单的1+1=2,而更多的是忍让,是顺着你的力是借着你的力,这都是战术。主导思想是我不跟你硬着来,以柔克刚是技术,很刚的东西用一种技术来化解,就是把原来的运动轨迹改变了,这是太极拳的技术要求。要做到“舍己从人”这一层功夫,前提必须先能做到“强取豪夺”,就是想办法把对方的力量为我所用。当然, 绝不是把自己的身体变软或不用力去化解对方的力量,而是用自身的公转自转的力量去改变对方来力的轨迹。
在训练当中,要利用骨头间的传力,用太极拳的棚去创造力量的平衡,再用自身骨架的公转自转去破坏平衡,使对方发不出力的情况下,力听我指挥而失控。(用己身的刚度传至对方而带动对方,使之对手听我指挥而失衡。如果自己的棚在实施过程中已丢,也就失却了技术与本意)。
我曾听过一个传说,杨露禅入神技营正式任总教习之前,要竭见皇上,皇帝批准,方可就职。当时人们叫杨露禅在皇帝面前表演,他就上前用手搭着皇帝的手,皇帝居然起立,而且自己走了三步。这皇帝自然明白杨是高手,深表敬佩,正式任命他为神技营的总教习。上面所说只是传闻,并不可信。其实这是太极拳的高功力境界,也是太极拳之能令对手失重心的原因,所以这个故事一说出来,我们便知道它一定是真的, 因为这种情况,确是太极拳所能做到的。杨露禅其实是以自己久经锻练的骨架,去粘搭皇帝的骨骼,通过自己的骨架的活动令皇帝的骨架也随之而动。 这说明杨露禅的功夫能这么准确地控制人家的骨架做出人为的操纵。
下面可以看出师父与我用太极拳方式,击打假人时的肌肉肌电信号与别派武术习练者的不同,说明太极拳是整体骨传力。
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测试资料
一般高手,在打架时也在做同类的事,但用本能的肌肉力多,往往是借对手的力来改变该人的骨架形态弄至他失却重心。骨骼一搭上敌人,敌人骨架即受控制,便是太极拳令对手跌得晕乎乎的原因。
太极刀, 太极剑和太极枪之所以厉害, 也是因为使用者把兵器也当骨头的劲力传递, 那刀或那剑, 都只是“传媒”, 是“导体”, 是太极剑客与敌手骨骼相接的一道桥梁。 只要两人的骨架相接, 太极拳手便能破坏对方的骨架平衡, 如果对手用的力大, 平衡愈易被破坏。 在太极拳手的背胯暗地里一收一放, 一紧一松之间, 对手便即“中招”。只要对方跌得狼狈, 你怎样劈死他就不算甚么学问了。
能够轻描淡写破坏,已是太极拳高手。但像杨露禅那样,反过来令皇帝“得以平衡”,把破坏力扭过来变为建设力,就真是很深很深的功夫了。
训练方法:二人各伸双臂用力扭住对方,力量不要断断续续,用太极拳的棚劲去创造力量的平衡,然后利用“骨扭力”去破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