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之比—摘自朱利尧著《练拳》

2016-05-06 10:27    

       聊这个话题前,先说一下太极拳中刚与柔的基本概念:对人体而言,刚是指肢体骨架的整体结构,在遇到外力时的抵抗或打击的变形能力。柔是指各关节活动范围的加大及灵活性和肌肉纤维的拉长。

       什么才是太极拳的真正刚与柔呢?众所周知,行拳走架中的内撑外包是为了产生争力产生争力需要对拉膨胀全身骨架的对拉膨胀就是太极拳之刚。关节间螺旋运动产生的骨骼扭力就是太极拳之柔。太极拳为什么要讲刚与柔?从拳法角度上来讲,刚是为“武”服务的,是整体、是基本功,是进攻与打击的传力工具;柔是为“术”服务的,是分家、是变化、是技术使展面,它们是相辅相承的。

       前辈的拳理上讲“刚从柔中求”。其实刚中求柔、柔中求刚是同一回事。要得到真正太极拳的“刚”与“柔”,必须经过又苦又累又枯燥的训练。行拳走架时棚与胀及缠丝无处不在, 就是为了练就至刚至柔的功夫,使骨架的传力达到节节贯穿。当然,太极拳是内家拳,以骨架运动为主,在训练过程中肌肉可以不必留意,它只不过是随骨架运动而带动的自变紧松,是被动行为。所以肌肉是“乘客”不必动脑子,随着骨架运动的螺旋环绕,肌肉自然会把纤维拉长。太极拳可以说是所有武术中最苦最累的拳,是真正的打熬筋骨,绝非行云流水般那样飘逸。就拿我自身来讲,按照要求练拳,体能上至今还练不了完整一套太极拳。在我思维中每一次的打拳都是一次综合的功力锻炼,当然作为表演例外。

       刚,是太极拳的必修之路!有了刚,才会明白柔、练成柔。有句成语叫“百炼成钢”,铁性硬多柔少,经过反复锻打炼成了刚柔相济的百炼钢。同样和面粉也是这个道理,和得时间长了才可以拉成面条。所以柔从刚中来!炼成了刚,柔自然相伴而来!同时也说明了一点:要想得到柔,过程是最累的,绝非松松散散不用力气能得到的!

       以前,我一直认为骨架软弱的人是练不出来真功夫的。而在现实当中碰到的几件事,让我改变了观点。我曾经认为张瑛也是练不出功夫的,因为刚一见到她时,我感觉我稍一用力就把她的骨头捏碎了,还怎么能练出功夫来?!但后来,她根据我的肢体规范要求定了个目标,苦练了顺逆缠和骨架刚度!今年5月我去咸阳,发现张瑛的骨骼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骨架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劲力出来了!由此可见,逐步突破对增长功力有很大的帮助,只要经过正确规范的训练,每个人都是可以练出来的,而且,产生的变化会让你大吃一惊。这,也验证了我讲的肢体规矩的拳理是正确的。

       明白了刚与柔,就要说说在行拳走架中刚与柔的比例怎样比较合理,又怎变换的?拳理上,虽然也表述到“至刚至柔,由柔变成刚,由刚转化成柔”,以及有“二柔八刚跟斗摔,三柔七刚是好手,四柔六刚是高手,五柔五刚成妙手” 的术语,但至于具体怎么样做科学性的说明白。我今天以自己的体悟及练拳经验来讲述一下, 作为抛砖引玉。 手作为刚与柔最终的交汇点、武术展示点, 所以暂不列入刚柔之内。


     (开中有合)

       在我家乡绍兴、上海这一带,有句方言叫“节棍”,意思是指某人或某事某物比较厉害。比如一个人很厉害,就会说这人“蛮节棍”的。节棍是什么啊,我们都知道,有个周杰伦唱首歌叫《双节棍》,李小龙擅长的兵器是二节棍。我一直在考虑为什么在家乡要用节棍来代表厉害,现在想想觉得是有道理的,因为节棍在兵器里面代表着刚柔相济。二节棍,两节木头加中间一个柔性连接点,也就是由两刚一柔组成的。两刚一柔,太硬,在使用上它能进攻,但防守基本上丢了。三节棍呢,好,三比二,三分刚,两分柔,攻防,都可以用了。四节棍呢,柔过多了,攻不行,防不行。所以三节棍,才是最合理、最具实用性的,它攻防兼顾、刚柔相济。同时也符合老祖宗所说的比例 “四柔六刚”。有点感慨,练了多年的太极拳,虽然明白了刚与柔,但刚柔之比怎样才合理,竟然是偶然的一句方言中得到启发而领悟。

       所谓柔运行,刚落点,柔的意思是指运行时的时空变化及运行时速度的变化状态。试想匀速的行拳走架,你能感到柔韧吗? 如果在走弧的路线上,都能有一点加速就会产生轻灵柔韧的感觉。不过,现在一般练者都不讲这速度之说,多以匀速练拳,总是给人有点呆滞之感。当然,整套太极拳中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都是在柔运行,只有在由圆出方的一刹那是刚。说到这儿,可以穿起来了,基本上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训练太极拳框架体系了。

       我的理论体系里面,人分三节:胯以下为下节胯以上为上节,肘到手为前节下节与上节为武,前节为术。在训练的时候要求一连接两断开。肘,是上节与前节的第一个断开点,胯,是上节与下节的另一个断开点。一连接在什么地方?肩。肩关节虽然是灵活关节,但为了配合整体力量传递,这时肩成了三角结构中的一个固定点不让它晃动,否则,不但传不上力还影响肘的断开点,拖泥带水、藕断丝连。而肘关节本来是固定关节为了要发挥技术,就需要手臂的灵活,怎么办呢?小臂上有两根骨头:尺骨与桡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的功能就是来替代灵活关节的,为了在固定关节当中增加一个协调的灵活度,起到术的完全发挥的作用。

       能称内家拳的,太极拳也好,形意拳也好,都是以骨架运动为主。行拳走架的目的是为了在运动中拉开全身骨架达到整体刚度,同时需要各关节的对拉拧转拔长来训练灵活关节的旋转度及固定关节的伸展度。在这个基础上要求与关节相邻的二骨骼或前后或左右或上下产生争力,使骨架更具刚度、更具力点。同样,在保持拳架不散、争力不变的情况下关节副韧带施展出最大的旋转度和伸展度,旋转幅度越大,活动范围越广,也就是柔性越好,肌肉纤维也随之变得更长、更具弹性。

       训练方法:行拳走架时,三节分明。上节固定黄金三角,锁肩顶肘,脖子伸直,脊椎腰椎一体。前节折叠腕关节运行招式。下节折叠旋转在胯关节,膝盖前棚对脚尖,脚踏实。全身内撑外包,架子搭实。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