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层功夫
主旨:由大圈而中圈的阶段,所谓中圈,内气比较充足,运动比较自如,动作幅度适中,就能使内气与动作配合一致。
内容:加大运动量,每天练习十五趟拳,(其中三至四趟二路拳),还要抖大杆子,练习刀、枪、剑、棍等器械和单势发劲动作。
要求:对动作已经熟练地掌握,进一步追求技击方法,明确逐势的技击含意,同时,还要多练推手,通过推手来检验拳架。
解释:到了第三层功夫,就不允许产生矛盾再调整身法,要求周身相随,切勿妄动。在练习时每一着、每一势、举手投足都要意到气到,以内气催外形,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运于骨缝之内,再由骨缝运于肌肤,贯注于四稍(两手指、两足尖端),复归丹田,缠绕往来,轻灵圆转、不丢不顶、轻轻运动、园转自如。
表现:肌肉也能协调地收缩与放松,即或偶然受到突然刺激,也不会使这种协调的动作受到损害。做到这一点,表明肌肉的活动与内脏器官之间,已建立了极巩固的协调关系,因为内气虽然贯通,还是比较薄弱的,肌肉的活动与内脏器官之间建立的协调关系,不够稳固。
第四层功夫
主旨:由中圈而小圈的阶段,对具体练习的方法,动作要领,逐势的技击含意注意事项以及逐势地内气运行,呼吸与动作配合等,皆完全掌握。
内容:第三层功夫的练习项目(如拳、器械等)相同。
要求:在第四层功夫的练习当中,需有临敌之意,在练拳时假设周围都是敌人,在意的指挥下,皆有中气收放,宰乎其中,对周围假设性的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
表现:第三层功夫是化掉对方进攻的劲,解除本身的矛盾,达到己顺人被,然后换过劲来才能反击,谓之一般水平;第四层功夫可以连化带发,进入了高级境界。
第五层功夫
主旨:由小圈而无圈的阶段,在技击方面达到刚柔相济、松活弹抖的高级境界
要求:继续深造,要志不要满,要继续下功夫,愈练愈精,仍然是一日之功,即可得一日之成效
表现:周身处处皆太极,一动一静具浑然。诚于中,形于外,千变万化自无穷,火候到纯青,法密理精,浑身轻灵。
有诗云
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
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
唯有五阴又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
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无有。
挨着何处何处击,我亦不知玄又玄。
其中对于太极拳的境界其实已经有过描述,相传陈老师的父亲,陈照旭,在一九五四年曾让人用砖头照他身上扔,砖头碰到身,随即返击回去,而身上并没有伤痕,因为练到五层功夫,身躯各部位都相当灵敏,周身无处不是手,完全是自然反应,砖头打在身上,像我们打篮球时,接球的缓冲,随即再扔出去那样,可见,达到五阴五阳,周身协调,刚柔相济,粘沾连随,蓄发相变,是何等巧妙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