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手怎样练

2016-04-08 09:44  魏坤梁  


     太极拳云手这一拳式就动作外形而言,中华武术几乎其它所有拳种都是有的。除了太极拳,几乎其它所有武术拳种云手的用途主要都是属于两手臂主动用力由下往上架后随即往外侧方格打这样划弧的招式,有很多现代太极拳名家也是这样解释太极拳云手用法的。然而立足于太极拳原理,太极拳云手并不是这样“架”、“格”的用法,而是主要包含着上弧形引进落空的捋与侧按,“架”、“格”那是属于典型的外家拳用法。这样,由于认识与意图不同,尽管所有武术包括太极拳的云手外形似乎都是相同的,其实是存在着细微不同的,但这细微的不同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因为看不见的肢体内部与实际效果是天壤之别的。具体地说一种是自己没有用力的、使得对方感到始终不得力而落空的,另一种是自己用力的、使得别人感到是被强行作用由于力气原因而落空的。或者说,一种是属于“以柔克刚”的,被动不用力是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另一种是属于“以刚克刚”都是,力气大于对方是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正确的推手中云手这上弧形引进落空捋的要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就是手臂必须是完全被动不顶抗的;还有一个就是上弧形捋之手同侧的胯必须是往内往后缩的,推手实践百试不爽地证明如果没有这两个因素,云手要想不顶抗、被动地随人而动发生沾粘连随引进落空的效果是不可能的。然而,太极拳的套路练习中显然是没有别人之力可以借用的使得手臂被动活动的,要使得手臂被动活动,就只能以被腰脊所控制的由异侧脚而起的传递性的内力通过同侧胯的后缩来带动。其实,在推手中云手这种借人之力引进落空的捋中,这种传递性的用力也是必需要有的,只不过实际应用中这种传递性的内力是不能作用动手臂的,只是起到手臂随人而动的辅助或者称为润滑作用而已。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这种传递性的内力被称为“四两”。由此可见,套路中云手正确的练习,肩臂被动不用力、同侧胯后缩、异侧一脚沉撑用力这样的三个要素是必须要具有的。如果云手没有这样三个要素,甚至有与这样三个要素有悖的动作,那就是错误的。太极拳云手并不是仅仅具有了这样三个要素就能够达到武术目的了,要达到武术目的,是还需要其它诸多要领都符合的,这样的云手才是正确的。现将云手的正确练法分为几个步骤叙述于下,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上这些步骤是大致的、不是节奏分明相互有明确界限的,分为步骤仅仅是为了叙述能够有条理而已。下面设单鞭完成后叙述云手正确练习是怎么动作的:

【动作1——右云手开始】

     前胯(左胯)放松,右膝也微屈,使得躯干如同沙袋沉压于左腿,随即左脚蹬撑推动躯干往右移动,引起躯干以左胯为轴、腰脊领先、躯干后撑、微微往右后弧形转动,使得胸腹完全朝向正前方(南),带动左脚尖内扣朝向正前方。躯干右转同时引起右胯开始后缩,从而带动右手下降、右肘略有下降并且弯曲,右手被带动,以右手领先下弧形移动到腹前,至右手腕位于胸背正中线上,右手下降同时被转身带动被动微微外旋,到腹前时右手心朝向内上方。左手也开始下降,手心朝下;右脚尖也被躯干的转动所带动外撇朝向正前方。

【注意】

     左脚的蹬撑不能局部用力,必须是由于顶头悬、全身松沉下降的内力所引起的。 

      ②躯干的转动必须是腰骶背脊领先,左肩就像是被往右移动的一堵墙推动着右移,左肩不得以背脊为轴离开这堵墙往前往右转动,这样,躯干以左胯为轴的右转就是后弧形的。许多人这种转身是以腰脊为轴的,甚至是以右胯为轴的,这样的转身就是前弧形的,是不能使人有不得力感觉与引进落空效果的。

      ③右手领先下弧形移动应该感到是被腰骶的后撑右转就像是离心的旋转惯性所带动的。要有这样的效果一个十分的关键是右肩的胸臂必须要有一个夹角,使得右肩的胸臂部位有圆弧的外撑感觉,不然右手是难以被带动的。

      ④右肩臂局部对于右手的弧形移动不得主动用力,使得被动右手移动最着力处必须是腰骶部位。

      ⑤右手被带动弧形移动到腹前的过程中右手臂必须由于被带动不断微微外旋,手掌就像是抚摸着一个大球那样下降,移动到腹前就像是托着大球的下面;移动到腹前右手必须手心朝向内上方(如同抱球的下一手),右手弧形移动到腹前具有捋的作用。太极拳这样的捋,手心是必然朝向内上方的,这是太极拳的规律。如果如某些名家所演练的,右手弧形移动到腹前,手心是朝下的,那么,不仅右胸肩部位会出现牵强感觉,而且,躯干之后的右转无法带动右手继续上弧形的移动。这种练法不是沾粘连随的动作,因而是错误的。右手被带动弧形移动到腹前,右手腕不得往左超过胸背正中线,也就是说,右肘不得进入自己的胸部前投影区,这是太极拳自始至终必须追求的“开展”也就是“臂圆撑”的特点。不然,就是“瘪”了,对于不顶抗化解别人的攻击就是犯了大忌了。

【动作2——右上云捋1】

     继续蹬撑左脚使得躯干竖直地略有右移,同时躯干由腰脊控制、以左胯为轴、腰脊领先、继续微微往右后弧形转动,使得胸腹略朝向自己的右前侧方,同时右胯继续后缩,躯干是往左靠往后撑的,以此带动右手由腹前往左、往上弧形移动,右手在上弧形被动移动中,由于躯干的右转,微微发生被动的内旋,到上弧形移动到面前时,右手心约朝向自己的左肩部。左手则同时被躯干的微微右转所带动,左肘略微下降并且弯曲,左手臂在弧形移动过程被动微微外旋,至左手移动到位于腹前时,左手心朝向内上方。

【注意】

     躯干右转必须是以左胯为轴,不得以腰脊为轴。如果以腰脊为轴,左肩必然发生往前、往右转动,引进落空的捋就会被破坏。躯干以左胯为轴的右转也不得像门那样转动,必须以腰脊领先后弧形的转动,要使得有整个背部就像是一个轮子在往右滚动。

     ②躯干的右移必须是被左腿所推动的,躯干不得主动,这样躯干在往右移动中才会是稳定竖直、不会往右摇晃的,也不会上下起伏。而且,右脚还随时可以提起。

     ③躯干虽然不断右转,主要应该是体内劲力传递的反应,因此主要是感觉,在实际引进落空捋的应用中,躯干转动越小,效果则越好。练拳中躯干的转动应该控制在10~20度左右。

     ④右手的上弧形活动,躯干虽然有右移,右肩不得往右主动领先移动,两肩都必须松沉,右肩不得抬起,如果右肩主动抬起,腰骶带动右手臂就不可能了。所以肩与肘都不得对于手的活动有作用。两肩的胸臂都必须有一个弧形圆撑的空间、两肘都不得进入自己的胸部前投影区。有的人云手右云时右肩主动领先往右斜这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云手右云时按照太极拳原理应该是将对方引进使得对方往自己的右侧方落空,右肩往右斜就是将对方的落空堵住了,就是破坏自己的引进落空了。

     ⑤右手被带动的移动轨迹虽然在空间是往左、往右、往上这样弧形的,而与躯干相对而言,由于躯干是不断发生以左胯为轴往左微微的右转,右手腕是始终沿着胸背正中线几乎是直线提起的,或者说,右肩的胸臂夹角是始终不变的。右手上弧形捋时,右手不得领先,肘也不得领先。因为整个背部就像是一个轮子往右滚动是不存在什么部位领先的,而只有这样才有被动的引进落空作用。有的人云手中右手以右肩为轴主动地由胸腹右侧经过腹前的胸背正中线到胸腹的左侧,右肘也进入自己的胸部前投影区,甚至整条大臂都进入自己的胸部前投影区,然后手领先上弧形往右经过面前的胸背正中线移动到右肩外侧,这种动作是先出现了“瘪”又出现了“散”,将太极拳的“开展”与“紧凑”都破坏了,推手中必然处处是破绽,因此是错误的。有的人云手中右手是以右肘为轴划弧,或者右肘领先往右拖动右手,这些都是错误的。这些错误方法也容易发生抬肘,右肘容易高于右肩,右手的活动往往高于头顶,这样在推手中,右肘下方的胸肋就容易遭到对方攻击,所以必须杜绝这些错误方法。

     ⑥右手被带动虽然是弧形往上像是上架的移动,其实体内的感觉是被腰骶所抽动的,右手被带动的上弧形活动右手臂必须形成弧形,肘部不要明显形成角度,不然会妨碍右手被带动,右手被带动,右手臂、背脊右侧就像是自行车软刹车线的外皮,里面有条刹车钢丝线在被腰骶抽拉动,整条右手臂也要有就像是轮子往右滚动的感觉,是没有哪个部位领先的,这样,肩的胸臂夹角才是会始终不变的,右手的弧形提起才能够是被动不用力的,是才有不顶抗引进落空效果的。

     ⑦右手从腹前上弧形移动至面前是由于躯干转动所带动的被动的内旋。右手上弧形活动的位置可以食指约在鼻前上下至额前上下,都是符合推手实际需要的,不必拘泥于某一高度,但最高不要超过头顶,因为超过头顶就不符合沾粘连随需要了。

     ⑧云手的右手上弧形移动中必须由下而上的收腹含胸,不然右手也难以被带动。右手上弧形移动中虽然往往会有前弧形移动的轨迹,即手有由左往前往右的移动轨迹,但右手臂不得有主动前弧形的用力,因为实际应用时,右手的上弧形活动是引进落空后弧形的,所以,实际的移动轨迹可能是前弧形的或者是后弧形的都是可以的,意识上则必须是后弧形的,右肘必须是松柔的。

【动作3——右按1】

     右胯放松,使得躯干如同沙袋沉压于右腿,右胯保持内收,蹬撑右脚引起躯干以右胯为轴、腰脊领先同时后撑开始后弧形左转,并且拔背,使得胸腹朝向正前方(南),躯干同时往右靠,左胯开始后缩,使得右脚往上传递的劲力引起右手继续内旋,由于胸腹左转,相对地使得右手离开胸背正中线弧形移动到右肩前方,手心朝向前外方。左手开始弧形往右、往上移动沿着胸背正中线提起到胸部前。

【注意】

     右手朝外是模拟按,也可以是继续模拟沾粘连随的捋。无论是按还是捋都应该两臂有外撑的感觉,但不能有局部外撑的用力。 

     左手的弧形往右、往上也是往前移动,就像是摸球一样地提起,手腕也是始终在自己的胸背正中线上移动。

     ③左手的弧形往右、往上移动,左肩不得主动用力与主动抬起。

     其它有关要领如上所述。

【动作4——左上云捋1】

     由左胯后缩带动左脚提起往左横向移动落地,然后继续蹬撑右脚,引起躯干竖直往左移动,躯干由腰脊控制、以右胯为轴、腰脊领先后弧形微微往左转动并且后撑,同时收腹含胸,胸腹略朝向左前方,左胯继续后缩,从而带动左手由胸前继续往左、往上弧形移动,左手在上弧形被动移动中,由于躯干的左转,被动地被带动微微发生内旋,到上弧形移动到面前时,左手心约朝向自己的右肩部。右手则同时被躯干的微微左转所带动,右肘略微下降并且弯曲,右手被带动发生领先下弧形的移动至位于腹前,右手心朝向内上方。

【注意】

     ①躯干的左移必须完全是由于右脚沉蹬的推动,躯干不得主动往左移动,这在实际应用时十分重要。

     ②躯干在被动左移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往右往后撑与收腹含胸,左手的弧形移动正是由于这种反应的反作用所带动的。

     ③尤其要注意左肩不得主动往左领先移动,不得对左手的活动发生作用。

    动作2——右上云捋1所要注意的要领都要注意。

【动作5——左按1】

     全身松沉,躯干如同沙袋那样沉压于左腿,随即左脚沉蹬,使得躯干由腰骶控制以左胯为轴、腰脊领先开始微微后弧形右转,胸腹朝向正前方(南),带动右手开始发生弧形移动提到胸前。同时,右胯以左胯为轴后缩,以此带动右脚提起移动到左脚的近侧脚前掌着地。同时,由于躯干的后弧形右转,相对地左手位于胸背正中线上,手心朝内上方;右手位于左肩前方,手心朝前外方。

【注意】

     ①右脚提起移动到左脚的近侧着地,两脚内侧的距离应约一只横脚约10~20厘米左右。

     ②有的人右脚往左移动是在动作4时被左移的躯干所拖动,就像是跟步。但云手的两脚移动应该是侧横开步与侧并步,都是属于横向移步;而且动作4的左手左上云是属于引进落空化解,躯干是必须以右脚作为支撑的,这时右脚提起是不符合引进落空要求的,所以这种移步法是不大正确的。右脚在左手左上云完成将要侧按、右手开始右上云时、在右胯后缩的带动下提起就比较适时。

     右脚提起应该脚跟先提起,再全脚提起,提起不应该太高,应该脚尖在左脚内踝上缘或者稍上方移动为宜,这样才符合“迈步如猫行”,在实际应用中,这样的移步也更加有利于化解与攻击。右脚落地应该先脚尖,然后脚前掌。体重仍然由左脚承担。

【动作6——右上云捋2】

     由右胯后缩带动右脚提起往左横向移动至距左脚约半步落地,然后继续蹬撑左脚使得躯干由腰脊控制、以左胯为轴、腰脊领先、微微往右后弧形转动,使得胸腹略朝向自己的右前侧方,同时右胯继续后缩,躯干往左靠往后撑,以此带动右手由腹前往左、往上弧形移动,右手在上弧形被动移动中,由于躯干的右转,微微发生被动的内旋,到上弧形移动到面前时,右手心约朝向自己的左肩部。由于躯干的微微右转所带动,左肘略微下降并且弯曲,左手臂在弧形移动过程微微外旋,左手像是摸球似地移动到位于腹前,左手心朝向内上方。

【注意】

     躯干后弧形转动中,左胯仍然内收,躯干必须保持竖直,不得突臀,使得左大腿最着力处是在大腿面的上部分,越是靠近膝盖着力越小,这样既能够保证沉稳,也对膝盖有保护作用。

     ②动作2——右上云捋1所要注意的要领都要符合。

【动作7——右按2】

     ①右脚全脚着地,右胯放松,使得躯干如同沙袋沉压于右腿,右胯保持着内收,蹬撑右脚引起躯干以右胯为轴、腰脊领先同时后撑开始后弧形左转,并且拔背,使得左胯开始后缩、胸腹朝向正前方(南),躯干同时往左靠,右脚往上传递的劲力引起左手开始弧形往右、往上移动,沿着胸背正中线提起到胸部前;同时使得右手继续内旋,相对地离开胸背正中线弧形移动到右肩前方,手心朝向前外方。之后,左胯后缩带动左脚尖提起,往左移动到适当距离脚尖落地。

【注意】

     ①左脚提起往左移动应该是横向移动,因此应该是胸腹朝向正前方、由于左胯后缩所带动引起的。有的人左脚提起往左移动是在动作6——右上云捋2时进行的,这时躯干是朝向右前方的,左脚往左移动就是属于往后撤步了,是表现为背向着敌人移步了,这是任何武术都是不允许的,所以是不正确的;而要横向移步,就必须胸腹完全朝向正前方时进行才是正确的。

     左脚移动后落地应该是脚尖,前脚着地应该是在下一个动作躯干移动到左脚上方、左上云捋将结束之时。

     之后的动作就是与动作4——左上云捋1之后的动作相同的,直到云手结束。

     太极拳云手尤其的要点是肩臂不得主动与用力,手臂完全是被躯干所抽动、拖动与带动的。其它的要领与动作都是为这一要点服务的。这一要点渐渐能够符合要求了,起初手臂的被带动就会有沉甸甸的感觉,就会感到空气对于手臂的活动有阻力,这一要点越符合,这种感觉就会越明显。这种手臂沉甸甸的感觉其实是肩臂放松所引起的,而感到空气对于手臂的活动有阻力其实是手臂放松被带动所引起的一种错觉。手臂有了这样的感觉才可以认为肩臂是真正放松了,在推手中就可能有很好引进落空的效果了。当然,需要再次强调,在推手等等太极拳的实际应用中,许多情况下,这种带动既是必须要有的,同时手臂又是不允许被自己的躯干带动或者完全带动的。因为在实际应用中要有沾粘连随效果,手臂的活动是必须借人之力的,或者说手臂活动化解对方攻击同时置对方于背势是对方帮助完成的,是对方的事情,自己躯干对手臂的带动只能是起到随人而动的辅助作用或者是润滑作用而已,这是沾粘连随不可违反的要点,这也正是太极拳的令人匪夷所思之处。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