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练太极

2008-05-30 00:56    

  练太极拳的方法有许多,有人说练拳应软,有人说练法上应“松”,有的说应静,不一而足。但最合我心的是《武当武术中道家的哲学思想内涵》一文上说:“太极拳中的柔中寓刚、绵更藏针‘的‘空中’以及形意拳的‘直中’、八卦掌的‘变中’,都是道家思想方法的完美体现。”

  其实,不单道家哲学沦及“空”,佛学也多有论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指明了“包容色的空才是真空,以空为基础的色才是妙有的‘即相见性”的结论。“空”不可能是一切万有皆消去以后的、空着的空间,即虚空,相反是包括、统摄一切万有的充实,即妙有。

  在佛教的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空成为佛教徒从种种束缚、烦恼、痛苦乃至生死中解脱出来的主导观念。佛教因倡导以观照空理、证悟空性而趋人涅槃之门,号称“空门”:诸佛被尊为“空王”;众生归命佛法。皈依佛教,谓遁人“空门”;人佛门出家者,被称为“空门子”。

  同学大师南怀瑾说:“空是学佛的第一步。也是学佛的最后一步。”此话指明了空是静功修炼的起点,也是静功修炼的终点。

  不难想象,一些练拳家,借用“空”的理念,衍生与形意拳的“直中”、八卦掌的“变中”不同的练太极拳“空中”的理念。练时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看似摸不着边际,实是敷遍六合,这就是所谓的“空中”,或许这才是太极拳的真正特色!

  不过,练太极拳时要做到“空中”。并非易事,必须无欲、用气。

一、无欲

  即破除一切情欲,没有爱憎、乐苦、亲怨等一切情感活动,真正是心如止水,纹丝不动。《华严纤》云“情亡即佛”,《定观经》云“空即无心”,《听心斋客问》提出要练出空的高境界,就应“情识两忘”。所谓“空”即“无自性”,它由原始佛教的“无我”概念发展而来,是佛教反对各种“白性”、“神我”观念,进而对世界作出统一性解释的集中表达。“无我”就是思想上没有先人为主。在武术中,先人为主表现为初学者在说招时的夸夸其谈,自我言说这招如何如何厉害,另一招又如何如何高明,其实都是建立在一己的想象之中,真正应用于实际,只有吃亏,断无成功之理。

[1] [2] 下一页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