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以为,武术要真正获得发展与繁荣,首先有一个正确认识武术现状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获得正确或比较正确的认识呢?蕴蓄一个平和的心态恐怕是十分必要的。众所周知,凡习练武术者无不讲究内心深藏一个“静”字。心浮气躁,难求拳艺高远。对视当代武术,缺失心平气和,同样难免观察问题失之偏颇。譬如持后一种观点者在今天并非少数,他们了出于对武术的酷爱,往往激情洋溢,容易产牛一种焦急,萌生一种忧虑,进放一种抱怨,引发一种灰心。可是,凭焦急武术是急不上去的,忧虑也是无济于事的,抱怨、灰心不仅无益于武术的发展,而且有损于武术事业,要是要不得的。而有了平和的心态,就能全而地历史地看待武术的长处、优势与不足、弊端;有了平和的心态,就能理解井把握武术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和地位;有了平和的心态,就能科学地解释武术在现实舞台上演绎的种种“二律背反现象”;有了半和的心态,就能找准武术发展的门径,形成切实有效的法和举措,脚踏实地地去推动武术的大发展大繁荣。
武术是以功法为基础、技击为梭心、套路为载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日,是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其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异彩纷呈,尤其是那深厚的群众基础,广泛的适应性以及不受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限制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凝聚起广大的受众,昭示出诸多社会功能,其长处和优势自不待言,故而,我们有理由说,不论社会如何发展,不管形势怎样变化,武术不仅不会消亡,而且总是会有所前进、有所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并日还将继续证明,武术始终是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朵奇葩。那种杞人忧天、总是感叹薄,轻率丧失对武术未来自信心的表现。对此,有必要调整一下心态,换一种思维方式。而另一方面,我们则应当清醒地看到传统武术产生于封闭保守的封建时代。落后的生产力、低下的科技水平、狭隘的封建思想意识深深地浸淫武术肌体,传统武术先火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竞技武术虽然力求科学化、现代化,也取得了定的成绩,但由于还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好一系列理论问题,也缺少充分的实践,还不完善,所以也暴露出廊此失彼等小足,小是令人十分满意。这两类武术呈现加在一起,摆在人们而前,我们又怎么能够去要求它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呢?加之今日社会,快节奏、大信息量、高利技没商量地吸引眼球,光怪陆离的新增文化体育项目造成的多元选择,挤压得武术的市场占有份额江河日下,喜爱和从事武术运动的人愈来愈少。这是在市场经济规律总揽下的必然结果,电影、戏剧尚且无计可施,难逃票房锐减之厄运,武术又怎么能跳出三界外,固守住自己的领地呢?在这样的时代脉动冲击下,圈内圈外人人保持一种平和心态,实事求是地面对武术的现状,扎扎实实地稳步做好推动武术进步的工作,方对武术有益。邪种无视现实,一味打算对武术现状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幻想满天下都活跃着武林中人,寄托武术本体早已无法承载的期望值的一厢情愿,实在需要改弦更张了。
有了平和的心态,就能够实事求是地思考武术现状所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进而去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落实对策的招数。传统武术的现代化、竞技武术的民族化,理论研究的科学化、批评争鸣的合理化、学术化、赛场活动的群众化部坚持一种实事求是精神;武术进入奥运,则抓住机遇,力掀武术运动的新高潮,武术末进奥运,则丝毫不影响情绪,一如既往地支开拓武术的新生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做到有益于武术健康发展的事多做,不利于武林团结兴旺的话少说。这样,武术运动的再次崛起才有希望。若是相反,硬是以浮躁、急迫甚至偏激的心态去苛求今日之武术,不管主观出发点是多么美好,都难以产生理性的思考,难以得出正确的判断,更遑论找准摆脱困境的途径与方法。如此,武术的重新辉煌恐怕更加遥远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求武术发展,步武术人道,以平和的心态对视武术、对视武术现状,实在是题中应有之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