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太极拳缠丝劲抽丝劲问题再作商讨

2008-05-30 00:46  洪均生  

编者按:

  太极拳技击家洪均生先生不仅有上乘的太极拳功夫,而且对太极拳理论有独到深刻的研究。上世纪六十年代,《体育报》曾就太极拳普及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洪均生先生亦参与其中。《就太极拳缠丝劲抽丝劲问题再作商讨》是当年洪均生先生写的一篇对缠丝劲理解的文章,此文写好以后却因《体育报》暂停了讨论而没有公开发表。我们认为洪均生先生此文观点对今天的太极拳研究者及太极拳运动爱好者会有所启发,特公开发表,并附上1964年9月23日赵任情的《太极拳缠丝劲和抽丝劲的异同》一文。读者如对太极拳缠丝劲有自己的体会或不同看法,欢迎来稿。

  自从《吴式太极拳》作者徐致一发表“略谈太极拳的缠丝劲问题”,引起研究太极拳学者的重视与争鸣。因徐老对缠丝劲未加科学分析,仅据个人锻炼吴式太极拳的经验,而肯定为某式特有,某式绝无;又仅据陈杨两式(太极)是否一套路问题未作结论,而反对把缠丝劲加到简化太极拳中,由此引起读者迷惑。为了辨明缠丝劲的是非利害,我根据个人多年锻炼、研究吴陈两式拳的肤浅体会,略抒己见,向徐老请教。期望通过争鸣,提高认识。今又读赵任情同志所写“太极拳缠丝劲和抽丝劲的异同”一文,看来是拥护徐老理论的。但经过分析,感到其中存在着不同的矛盾------即除了双方争论的矛盾外,还有和徐老所持论点的矛盾及本文前后的自相矛盾。事关学术,不应缄默,谨就管见所及,提作全面对比,再向徐赵二位商讨,并希爱好太极拳者赐予指正。

  关于“缠丝劲”

  我对缠丝劲的认识,已于前文概述。今再作比较具体的说明。

  缠丝劲首经
陈鑫在文字中提出,要求在陈式太极拳运动中,公转兼有自转------通过走螺旋形,练缠丝劲,总称之为缠法。它是既有平动的抽法,又有转动的缠法。既是每一肢体的运动规律也是整体的运动规律,一动无有不动地成为一个完整体系。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它是既有利于生理身体,也有利于技术。是完全符合科学的。

  从运动外形来讲,躯干左右旋转时,以顺时针方向为顺缠(即从右向左转),相反则为逆缠(按照中医学说,肺居胸部右方,主气,气从右向左运行,故太极拳法,据此而别顺逆。顺缠劲由内发之于外,逆缠则由外收之于内)。躯干内气的前后运转,则以任督二脉的循环路线别其顺逆。至于肢体方面,因有左右之分,顺逆的标准,又以不同方向的肢体为别------即不拘左右手,应以大拇指向内转为逆缠,大拇指向外转为顺缠。 

 

  从太极拳运动对人体气血的影响来讲,通道公转运动中一顺一逆的自转,不但各个关节得到运动,全部身躯的肌肉、筋络、经络系统也都得到运动。顺着经络循环路线的旋转,可起疏通作用,等于泻法。逆着的可起解毒作用,等于补法(和针灸学的补泻同理)。这样一紧一张,循环绞拉,由内而外,复由外而内地旋转,使形体和神经,脏腑和气血,互相摩荡,补泻兼施,促进新陈代谢的机能,从而获得保健、医疗的效果。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