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杨氏拳中“单腿转腰”要领的剖析

2008-05-30 00:31    

   

  在传统杨氏太极拳套路的教学中,授拳老师常把“单腿转腰”的要领告诉学员。“单腿转腰”是前辈对传统杨氏太极拳演练规律的总结,言简意赅。它的实际含义是要求学员在套路习练时,式与式衔接的过程中,当一腿提膝离地,另一腿承受全身重量后,再进行转腰的动作。显然,它的提出便于初学者掌握转腰的时机,易于习拳水平的提高。因此,“单腿转腰”作为一个习拳要领是合适的。“单腿转腰”的现象在套路中会频频地出现。例如,所有上步前进时的转腰;撤步后退时的转腰;身体方向需要大转变时的转腰等等。

   

  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单腿转腰”可以区分为两类:即“单腿转腰”和“单腿正腰”。前者的“转腰”是需要习拳者有意识,用上腰劲,实行转腰,以达到由这一式演变到下一式所需要做到的朝向或者出于技击。例如,“肘底捶”提起左脚后,双手随腰由右向左(到正西落脚)运转;“云手”中单手向两侧由“掤”变“采”时的转腰;“左右分脚”中出脚时的转腰;“翻身撇身捶”、“白蛇吐信”中收右脚后的右转腰等。而后者,习拳者是有意识,进行“松腰合胯”或者叫“正腰”的过程,是种不用气力“顺其自然”的动作。例如,所有前进上步、撤步中的单腿转腰;“提手上势”肩靠,提起左脚后的右转腰;“搬拦捶”的上步时右转腰;“分脚”中护肘时的转腰等。

   

  为何“单腿正腰”是个不气力的自然动作呢?这是因为,在太极拳中单腿站立时,全身放松,承重腿之胯是自然合拢的,此时承重腿的脚尖方向与人体的前胸朝向是一致的。而“单腿正腰”的“正腰”前,当一腿的脚离地,人体的前身朝向大多与承重腿的脚尖方向有约45度的夹角,承重腿的胯是拉开的。人体要自然放松,达到单腿平衡,就必须使前身的朝向顺着承重腿的脚尖方向靠拢,使原先存在的约45度的夹角合成为O度,即做着松腰合胯的自然顺势的动作。此描述的状况也就是沈寿老师所讲的“偏中求正”、“形偏实正”概念。

   

  大家都有体会,习练传统杨氏太极拳,“松腰”是很重要的一个要领。初学者没有几年功夫、没有一定的腿劲,做到松腰是很不容易的。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立如平准,活似车轮”;武禹襄说“立身须中正安舒”等拳理都与“松腰”有关系。而“单腿正腰”的要领恰恰是人体在习拳中应该和自然做到的,是与拳理“中正安舒”、“活似车轮”紧紧相合的,也是习拳者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

   

  因此,我认为在“单腿转腰”的要领中分成两类;提出“单腿正腰”是较为实际的,也是初学者体会和做到“松腰”和“活腰”的一个有效途径。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