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球与丹田自弹

2008-05-29 23:53    

 陈氏太极拳“行功太极球”一文,原发表于第三届发表于第三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上。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应邀访美时,看到夏威夷将此论文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发表。在访美三个月中,我走访了十三个武馆和团体,同五百多名太极拳爱好者进行技艺交流和切磋,他们都很热爱陈氏太极拳,对太极球的演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九九五年我整理编写了“陈氏太极拳行功太极球”一书,后由美国武术特约记者金太阳女士将此书翻译成英文,即将在美国出版。金太阳在中国温县学习陈氏太极将近三年,为宣扬陈氏太极,她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发表文章和照片二百篇幅。近一年来,国内外读者纷纷来信探讨有关太极球与内功的关系,为此,今将习练太极球三十余年的感受奉献给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由于水平有限,意在抛砖引玉。

    太极球的演变

    古老的太极球是用石头加工而成的,相传有太极拳之时就有太极球。一九四三年我见到的青石太极球约三十多公斤,但不知制作于何时。一九七0年我买到的太极球是用钢板制-作,里边是空的,直径二十六公分,重十四公斤,这个太极球伴随着我演练了二十多年。一九九五年洛阳制作的太极球是用黄铜加工的,一色金黄,十分美观,重十五公斤。现在安瑞工艺处制作的太极球有钢制的、有铜制的。习者可任意选择所需的重量,有的太极球特制有琴弦弹簧,运起太极球肘有隆隆微妙的音乐感。还有特制具有磁性的太极球,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起到一定的医疗效果。

    习练太极球的三个阶段

    (一)由内及外

    由内及外的“内”指的是脐下一寸半部位的下丹田“外”指的是身外之物的太极球,运转太极球是由丹田内转来遥控的。太极球练十八法,法法不离缠丝圈,千变万化刚柔济、太极阴阳在里边。太极球演练的十八式中,有蓄而后发,有引劲落空,有旋转缠绕,皆为太极功夫增长功底所独有。

    (二)由外及内

    练功夫本着:上丹田练神,中丹田练形,下丹田练气。习练太极球时,腹内须有太极图的意念,先由内及外把姿势练好引出正确的气,再把身外之物的太极球形容到腹内中去,使腹内形成太极球,这就是由外及内。刻苦练功,腹内的太极球由无到有,随着功底的增长,腹内太极球与肚皮分离,让人任意推按,其听劲灵机及时,旋转引劲落空自如,使对方感觉找不到立点,既无间可找,又无端可寻,持巧不持力、走向技击上乘,这样的表现练功需十年以上。

    (三)丹田自弹

    当腹部逐步形成太极球之后,丹田部位就能自弹,开始时在丹田部位放一只手表可向上弹出一、二公分高,随着功底的增长,可将二十克的石块向上弹出五十多公分高。

    在丹田自弹三十公分高之时,你就会感到在与人交手时肢肤感觉灵敏,这种感觉叫做“懂劲”,肌肤的灵感将信息传递到腹内的太极球后它会随时作出反应,走向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

    我已年逾花甲,走向古稀之年。而今想起了青年时期陈照丕老师传授的话:人说我憨我就憨,人说我颠我就颠,千变万化刚柔意,太极阴阳在里边。

    功夫凭苦练、奥妙赖深思。回忆过去学练功夫的生涯中历经风风雨雨,流汗流血,才走到今天的探幽世界。我希望大家在习练太极球时持之以恒,这样定能从其中悟到许多太极无穷的奥妙。

    太极球与保健

    从保健的角度来看,在练过十八式太极球后,可感到全身舒松、和顺、精力充沛。如式中的哪咤探海:双7托球以腰为轴带动球转,球在胸腹间滚动,可使五脏六腑达到按摩。三十多斤重的太极球以内气引导,使全身谐调,以腰椎、胸椎、屑、肘、腕、胯、膝、踝及两手两足关节都在同时作协调一致的活动。

    腰部随着太极球幅度的旋转,回环和脊蛹动、打通了带脉气血,疏通全身之经络,起着易筋、洗髓作用。如能长其习练太极球,调整全身之阴阳,功到自成,其乐无比,健康长寿。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