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拳网报道)3月10日傍晚,奕太极来奕馆内灯火辉煌、拳风涌动,一场凝聚武术精神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盛典在此拉开帷幕。奕太极团队以“守护杯”第20届香港国际武术节运动员颁奖典礼为契机,同步举办了李黎明先生的传统收徒仪式,百余位武术界同仁、学员及媒体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武术盛会。
荣耀时刻:以武之名,致敬拼搏
不久前落幕的第20届香港国际武术节,堪称武术界的一场顶级盛宴。来自全球各地的武术高手汇聚一堂,在赛场上一展身手,角逐荣耀。李黎明先生所带领的团队,在此次武术节中表现卓越,大放异彩。
比赛现场
他们在多个项目中过关斩将,凭借扎实的基本功、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斩获了众多奖项。无论是刚劲有力的传统武术套路,还是行云流水般的器械表演,都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和评委们的高度认可。这些沉甸甸的奖杯和奖牌,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武术实力的肯定,更是对李黎明先生多年来悉心指导和团队刻苦训练的最好回报。
庆功现场,奕太极创始人李黎明馆长为获奖选手逐一颁发奖杯,并寄语:“武术不仅是技艺的较量,更是心性的修炼。希望每一位习武者都能以‘守护’之心,传承中华武术的魂与根。”
薪火相传:传统拜师见证匠心传承
颁奖过后,活动迎来高潮——李黎明馆长的收徒仪式。
青烟缭绕间,李黎明馆长素衣净手点燃香烛,李黎明馆长与夫人叶玲一同手持香烛,面向太极祖师陈王廷像,行三拜九叩之礼,以表达对先辈的敬仰与感恩。古铜香炉中九炷线香氤氲升腾,在陈氏太极历代宗谱前完成敬奉祖师礼。这场跨越三个甲子的仪式,以"香火不绝"的具象演绎,将武术传承的基因密码镌刻进每个观礼者的文化记忆。
收徒仪式
随后王林、陈晨、何海晓、陈鹏雁四位新弟子身着传统武术服饰,怀着崇敬与期待之情,以“递帖、奉茶、叩首、聆训”的完整古礼,向师父李黎明与师母叶老师行拜师大礼。
李黎明馆长郑重接过弟子拜师帖,回赠太极剑与亲笔书写的《武德训》,并训诫道:“习武之人,当以德立身、以诚待人。今日收徒,非传技而已,更望你们以武载道,弘扬正气。”
这一环节庄正肃穆,令观礼者深切感受到传统武术文化中“师道尊严”的厚重底蕴。
收徒仪式的隆重举行,将为武术传承注入新的活力。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助理杨国华先生、陈小旺大师弟子马克坚先生、陈小旺太极拳总会深圳罗湖分会会长张海腾先生、陈小旺大师弟子洪少鹏先生、以及广晟德公司董事长胡稳先生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这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武术传承的重视,也预示着武术文化将继续发扬光大。
武韵生辉:展演诠释太极之美
活动穿插多场武术展演:奕太极精英学员演绎的《太极拳》《太极剑》行云流水,刚柔并济;《陈式春秋大刀》虎虎生风,尽显朝气;更有一支融合扇舞与太极的创新节目《风云汇》,将传统武术与现代艺术巧妙结合,赢得满堂喝彩。
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一位学员感慨:“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招式,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以武载道:守护初心,共赴未来
以武会友,一直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李黎明馆长始终秉持着这一理念,在武术的道路上广结善缘。他不仅在国内与众多武术爱好者交流切磋,还通过参加国际武术赛事,将中华武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第 20 届香港国际武术节期间,李黎明馆长与来自各国的武术大师们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他们以武术为桥梁,打破了语言和地域的障碍,共同探讨武术的发展与传承。这种开放包容、以武会友的精神,正是武术文化魅力所在,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从香港国际武术节的荣耀赛场,到收徒仪式的传承时刻,李黎明先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武术人的担当与匠心。相信在他的引领下,新一批的武术弟子将在武术的道路上茁壮成长,续写中华武术的辉煌篇章,让武术这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在未来的武术征程中创造更多的精彩!
活动尾声,李黎明馆长总结道:“奕太极成立至今,始终以‘传承武术精粹、培育时代武者’为使命。今日之盛会,是荣誉的见证,更是责任的启程。”
未来,奕太极将持续开设公益武术课堂、举办国际交流赛事,并计划推出青少年武术研学项目,让更多人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
大赛评审现场(右一 李黎明老师)
这场颁奖与拜师并行的盛典,既是对拼搏者的礼赞,亦是对传承者的致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奕太极以一场仪式、一份坚守,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珍视与热忱。
以武会友,以德服人;薪火不息,匠心永存。
期待下一届“守护杯”再聚江湖!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