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拳的艺术内涵

2008-07-04 07:35  佚名  

      太极拳蕴聚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内涵。从形态来看,与书法、绘画、雕塑、戏曲、舞蹈等类艺术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太极拳与汉字书法的特点更加接近,同是中国所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既有相辅相成之处,也有相反相成的一面。汉字书法以简练的线条造型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情趣,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天地事物之变、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可喜可愕,一寓于书。书法之美不可名状,飘逸、沉郁、强雄、精细,观之如睹山河之丽,心平气和、举止舒展,自然心旷神怡,像欣赏优秀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诗歌等一样,能使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获取各种美的享受。据传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行路时见到索靖书古碑,驻马观之,再去而复返,又下马伫立,最后干脆席地坐观,夜宿碑下,三日乃去。欣赏书法,格调高雅,意韵神妙,能使人进入如醉如痴的境界。

  太极拳以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立如平准、活似车轮为特点,没有凹凸、没有缺陷、周身轻灵、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似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形如搏兔之鹄、神似捕鼠之猫,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经络舒展、气血流畅、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内外相全、刚柔相济、周而复始、循环无穷。演练太极拳可滋润肌体、养性陶情,更可获健身强体、祛病延年之功效;观赏格调高雅的太极拳演练,与欣赏书法、绘画、戏曲、歌舞等一样使人沉醉。

  从形式上来看,书法是静止的线条,而太极拳则是滔滔不绝、绵绵不断地运动,一静一动显然不同。但是,书法意韵却是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神彩飞动、生气勃勃、形断意连、静中求动。太极拳则动中求静,演练太极拳身体重心力求保持在支撑面内,处于力学上的静止状态,所以是“虽动犹静”。太极拳的动中求静和书法的静中求动相反相成,构成了这两个中国所独有的艺术式的特种和谐与呼应。

  汉字发展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汉字书法艺术从商朝后期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书法研究从魏晋南北朝发展起来至今也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几千年来很多的书法家既是文学家、诗人又是书法研究家,出过很多书学论著。书法历史悠久,发展成熟,完全可以作为太极拳的借鉴。从文化艺术、健身疗病、技击体用几个方面来研究拳理、提高拳艺,推动太极学的发展。

  梅兰芳是国际鼎尖级艺术大师,他创造的艺术形象为国际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流珍品。梅先生曾向太极大师杨澄甫学过太极剑,霸王别姬这出戏中的剑舞就是根据杨老师太极剑创编出来的,这说明文化艺术在很多领域里是相通的,文艺、武艺也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研究太极拳的文化艺术内涵,研究太极拳的演练技艺,培养、提高对太极拳艺术的欣赏能力,使中国所独有的太极拳艺术成为书法、绘画、雕塑、诗歌、音乐、戏曲、舞蹈等文化艺术之林中毫不逊色的一员。所谓提高太极拳的演练技艺简单地说就是使演练的拳架能够高度符合拳理、拳义、拳论的要求、要领,做到虚实分清、松稳慢匀、上下相随、绵绵不断、刚柔相济、正中安舒、周身轻灵、节节贯串。达到这样的境界,也会有更好的健身疗病效果,也会大大增长太极功夫。

  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太极拳已传播到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一亿五千万人从事太极拳运动,太极拳的防病、治病、健身、康复功能已成为风靡全球的自然疗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