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只为太极生
--记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太极拳大师、“大刀王”陈照森
青年立志 让太极拳成为毕生事业

陈家沟村多年来村民习武成风,年仅六岁的陈照森自然在家父的言传身教下早早地练上了太极拳,白天上学,晚上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家中房前屋后拉起架式。父亲陈尚全和伯父陈尚孝既是严师又是慈父,让儿时的陈照森深得祖传武术秘诀,好学善悟的他很快把太极拳各种套路捻熟于心。
一晃,陈照森高中毕业了,和父母一样白天田间耕作,晚上习武练拳。那时,村里一到农闲,就组织练拳的青壮年到僻静的黄河滩集体合练,陈照森自然同往,每天都练至深夜,在拳技和拳理方面突飞猛进。
年轻的陈照森渐渐习惯了这种“日出而作、日落习武”的田园生活。一次,当他背起春秋大刀习练时,同行的一位村民望着和大刀高不了多少的陈照森嘲笑地说:“就你还想练好春秋大刀,算了吧,别瞎费工夫!”一向自尊心极强的陈照森被对方轻蔑的语言激怒了。他虽然没有回应,心里却暗暗较劲,一定要把春秋大刀练好。
不久,香港媒体来陈家沟拍摄纪录片《陈家沟》,详细纪录太极拳在发源地陈家沟的诞生、发展和传播,村里为此组织全村男女老少演练太极拳,并让村里的知名拳师进行个人表演。见到外界人对太极拳顶礼膜拜,陈照森的心灵第一次被深深触动了,他强烈地感受到:作为陈氏太极拳世家的正宗传人,自己不仅要练好太极拳,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要承担起传播、发扬太极拳的任务,将其作为毕生的事业,让太极拳造福更多的世人。
就从那时起,陈照森全身心地投入到太极拳这神奇而奥妙的世界。除了帮父母种田之外,他把全部时间都用于练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望无垠的黄河滩成了他和拳友们的训练场。早上带些干粮,一练就到深夜,拳友们回家了,陈照森还在练习,有时回到家已是凌晨一二点钟,汗透衣衫,一双布鞋能倒出水来,因为训练强度太大,整个身子骨像散了架,腰酸腿痛,家里半尺多高的门槛都迈不过去。但已志在四方的陈照森丝毫不敢懈怠,他积极向前辈们学习、请教,拳技如春天绿苗,日日见长,渐渐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由于内功深厚,爆发力强,他演练起春秋大刀有如狂风扫落叶,气势雄伟,威猛无比,整个套路三十个动作演练下来不到一分钟,堪称一绝,让人为之拍手叫好。拳友们送其雅号:“大刀王”。
1980年,日本第一次组团到陈家沟参观太极拳表演,陈照森作为拳师开始为外宾进行表演。此后,每当有外宾来陈家沟参观访问,陈照森必登台献艺,而且表演项目最多: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春秋大刀,单刀,单剑及推手等等。套路演练刚起来如虎啸山林,柔起来像绵绵细雨,快起来若旋风扫地,慢起来行若悠云,动作刚柔相济,舒展大方,让观者为之震撼,都折服于太极拳的独特魅力和惊人威力。从此,陈照森很快声名鹊起,成为陈家沟知名的拳师,周边村庄的太极拳爱好者纷纷前来跟他学拳,同时太极拳界也越来越关注这颗太极新星。同年,焦作博爱县徐庄村村民代表慕名找到陈照森,说村里组织了30多名青少年集体学练太极拳,想请他到村里当教练。想起当初自己立下的誓言,陈照森二话没说就到徐庄教拳去了。陈照森的授拳生涯正式开始了,这一走,就是20多年。
[NextPage]
游走江湖 广播太极拳种

游走江湖,自有千辛万苦,作为为人豁达、武艺高强的拳师,陈照森也少不了接受同行的挑战。
1985年,陈照森受山东省电力器材厂的邀请,在该厂为职工教拳。教拳结束时已至元月,为了欢送教练回乡过年,厂里特举办了茶话会,当陈照森和工会领导们谈论完拳术问题时已是深夜十一点钟,突然一个身材约一米八、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走了进来,紧跟其后的四个年轻人则分别站在门两侧,面带挑衅之色。来者上前一抱拳,冷笑着对陈照森说:“听说这位师傅来自陈家沟,教拳很是辛苦,而且拳术高超,所以,今天特来拜见,也想切磋切磋。”一看对方来者不善,工会的负责人忙打圆场:“今天陈师傅很累了,明天一早还要赶火车,以后有空再交流吧。”就领着陈照森往住所走。而从不喜人前炫耀的陈照森也只好有礼貌地向来者告辞。一出门,工会负责人暗自对陈照森介绍说:“来者姓蒋,曾在全国摔跤比赛中获得冠军,身后的四人是他的徒弟,因为性格原因,只要听说有外地武术界的人来此传技,都要上门“切磋”,给对方下马威。他们人多,还是不理会的好。”陈照森笑了。谁料,当陈照森刚在住所想休息,这位蒋某带着徒弟又敲门而入,并笑着上前与陈照森握手,为人坦荡、甚喜交友的陈照森忙上前伸出手。孰料,对方在握手的当儿,一只手抓住陈照森,另一只手握成拳就朝陈照森打来,而身后蒋的徒弟们则一起向他伸出拳脚。只一刹那的功夫,陈照森猛一运气,只一扭身,两手一抬,只听“呼”的一声,蒋某竟然腾空而起,就被推至身后的墙上去了。就在陈照森一个拈手,又将徒弟们打趴地上之际,恼羞成怒的蒋某猛扑过来抱紧陈照森的头,陈照森手一翻腕,脚一抬,将蒋某和他的一个徒弟一下身推至屋角的沙发上。这阵势让挑战者们不寒而栗,一旁的徒弟见状忙上前羞惭惭地对陈照森抱拳施礼,赔情说:“陈师傅,算了算了,我们赔礼了!”陈照森知道自己只不过用了七分力,不会致伤对方,也就顺势一回礼,来人则都喏喏而退。
还有一次为外宾教拳之际,一位练多年柔道的台湾拳师慕名来到陈照森的教拳场所,称自己也正在学练太极拳,但一直没有悟出真谛,所以想和太极大师切磋一番,亲自感受“太极拳到底威力有多大”。陈照森推辞不过后只得答应了,两人就随意搭着手,陈照森让对方推自己,因为心中不服,这位柔道手就使用全身力气向陈照森打过来,但陈照森只略略一笑稍一引一推,就像赶皮球一样把对方一掂一放,然后再拈连拈随,一发力,对方便一下子被推到水泥地上,强悍的柔道手自然不服,起来再出拳,陈照森刚胸一含,身子一抖,一下子将对方弹出四五米远,刷地一下子“上”了几米之外的墙壁上去了。亲自领略了太极拳的威力,这位柔道手对陈照森佩服地五体投地,当下就要拜师。随后的时间里,他形影不离的跟随着陈照森练拳。
像这样在一气吞吐之间就让对手铩羽而归的事,陈照森不知碰见了多少次,也正如此,铁心跟他练拳的人越来越多。
1980年至今,陈照森曾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授拳,培养学员达数万名,成了名副其实的“江湖大侠”,为太极拳在国内外的普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期间,他还多次参加全国性大赛,多次获得太极拳推手冠军及套路表演冠军。1988年,在全国首届农民运动会上,由于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受到国家领导人田纪云、李岚清等的亲自接见,并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陈照森也先后获得了“河南省一级拳师、河南省优秀武术辅导员”等荣誉称号。2000年,陈照森又被评为“陈氏太极拳十大拳师”。
[NextPage]
陈照森在教授外国学员
侠骨柔情 培养四海弟子
1995年,担任多年主教练的陈照森荣任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对学校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他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学员,其中大部分人在国内外各类太极拳大赛中获得冠军。2000年,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成为一所私立武校,辞去校长职务的陈照森开始把精力投入到传播太极拳事业当中,并苦心栽培太极传人。20多年间,他以严师慈父之心,先后培养了许多太极拳界的骁骁者,如陈志伟、张保忠、刘晓东、陈志强、陈雄姿、王大春、程飞飞、燕根来、常子轩、陈小龙、杜强胜、张建、李春娥、王运宜、王启龄、刘明龙、任文庆、张会来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太极拳明星们,每每提起自己的恩师,总是感慨不已。其中,现任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北京推广中心主任、运城市太极拳协会副会长的著名拳师燕根来提起师父陈照森,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太极拳,是师父给的。
10年前的燕根来身患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夜间多梦虚汗,每周至少输五次液。偶然的机会,燕根来结识了太极拳,并于1992年慕名到发源地陈家沟找到陈照森学练太极拳,苦练三个月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后来,为方便做生意的燕根来学拳,陈照森应邀到运城亲自指导燕根来学拳,两人由此结为师徒。一年以后,燕根来身体完全康复,不仅神奇的太极拳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而且也被师父的侠骨柔肠、正直坦诚所感染,决心像师父一样,致力于太极拳的传播。于是,不顾家人反对,他放弃生意,先后十多次来到陈家沟,跟随师父陈照森学习陈氏太极拳套路及器械,想把真正的太极拳带回运城,造福更多的人。苦练两年学成回家乡后,燕根来果然义务组织了多期太极拳培训班,并于2005年5月组织举办了晋、陕、豫等19个代表队参加的运城市太极拳大赛及首届太极拳推手擂台赛,他所带的团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后来,他本人也先后于2000年获得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太极拳、剑两块金牌,2002年获得第二届中国焦作太极拳年会推手擂台赛60公斤级第一名。从一个体弱多病的药罐子到全国推手冠军、致力于太极拳传播的著名拳师,燕根来的人生是一个奇迹,但他清楚地知道,之所以有这样的奇迹,是自己有幸遇见了一位德艺双馨的好师父,有幸结识了太极拳。
十年前,陈照森给弟子常子轩校正拳架
德艺双馨、不喜名利是学生们多年来对陈照森的一致评价。他的方正豁达、豪爽刚直、虚怀若谷更使得无数喜爱太极拳的各界名士对他推崇至极。今年73岁高龄的谷峰是一代画师齐白石的关门弟子,也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书画家,他的画被国内外争相收藏,老来犹喜练习太极拳,对陈照森的坦荡为人早有耳闻。2006年五一节,得知陈照森在家乡陈家沟开办了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这位七旬老人不顾年迈,欣然和朋友一起不远千里来到陈家沟,亲自为学校开学典礼祝贺,早已不轻易为人作画的他主动提笔泼墨,精心画了一幅梅花图,并执意要拜师陈照森,后在陈照森的坚持下,两人义结兄弟,谷峰当即又为这位兄弟作画“桃园结义”,一直住了十日,老人才恋恋不舍地告别,离开陈家沟,此事被拳界传为佳话。此后,每当陈照森到外地授拳,只要在谷峰老人所住的南戴河附近的城市,老人都要提早为这位兄弟安排住处,等候他的到来。
[NextPage]
落叶归根 故里传拳扬太极
一晃30年,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也成年过半百的人,陈照森思乡之情也更加切切。为进一步弘扬太极拳文化,发展家乡经济,不辜负前辈和父老乡亲的期望,作为一个以弘扬太极拳为毕生事业的太极拳大师,在各界友人及弟子的帮助下,在原有的1988年成立的太极拳功夫院的基础上,将学校再次扩建,并更名为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2006年5月1日,一座坐落于陈家沟村西北绿色原野上的专业太极拳培训学校——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诞生了!优美的田园景象、齐全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居住环境,让学员们感受到了家的舒适和怡然。这座家庭式武馆仅开业一年间,就先后接待国内外来宾数千人次,每到节假日,总是人员爆满。
陈照森在全国各地奔波传播太极拳之际,许多敬仰他的弟子为了进一步弘扬太极拳文化,同时让师父到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固定讲学、传拳的场所,纷纷主动出资、出力,以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为依托,先后在北京、厦门、石狮、兰州、广州、大庆等十多个省市建起了分校和推广中心,使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有了接受正规培训的场地。
现在全世界都开始关注太极拳这一武术奇葩,陈家沟也因此受到世界的关注,作为土生土长的陈家沟人,他更有责任和义务为太极拳传播作出毕生的贡献。
此生只为太极生。年已五旬的陈照森如今更惜时光,他把“弘扬中华太极,造化和谐人生,让世界充满健康!”作为自己学校的办学宗旨,向社会各界郑重承诺:保证送给学员最好的技艺、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