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王”陈照森:此生只为太极生

2008-07-16 06:08  王娟  

   他,在太极拳界,人称“大刀王”,曾在国家级大赛中屡摘金牌,但不恋功名的他却用半生时间行走江湖,把太极拳的种子播洒各地,教授学员数万名,并培养出一批声誉显赫的弟子。当老来归乡,他又在家乡为拳友置起一片世外桃园,成为五湖四海拳友眷恋的家。谈及太极拳,这位年过半百的拳师坦言--

               此生只为太极生
 
      --记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太极拳大师、“大刀王”陈照森
 
青年立志 让太极拳成为毕生事业
 
  农历1957年10月18日,在中华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又一个新生命诞生了。作为太极拳世家,父亲陈尚全对这个看似羸弱的孩子同样寄予了无限希望,为其取名陈照森。

   陈家沟村多年来村民习武成风,年仅六岁的陈照森自然在家父的言传身教下早早地练上了太极拳,白天上学,晚上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家中房前屋后拉起架式。父亲陈尚全和伯父陈尚孝既是严师又是慈父,让儿时的陈照森深得祖传武术秘诀,好学善悟的他很快把太极拳各种套路捻熟于心。

   一晃,陈照森高中毕业了,和父母一样白天田间耕作,晚上习武练拳。那时,村里一到农闲,就组织练拳的青壮年到僻静的黄河滩集体合练,陈照森自然同往,每天都练至深夜,在拳技和拳理方面突飞猛进。

  年轻的陈照森渐渐习惯了这种“日出而作、日落习武”的田园生活。一次,当他背起春秋大刀习练时,同行的一位村民望着和大刀高不了多少的陈照森嘲笑地说:“就你还想练好春秋大刀,算了吧,别瞎费工夫!”一向自尊心极强的陈照森被对方轻蔑的语言激怒了。他虽然没有回应,心里却暗暗较劲,一定要把春秋大刀练好。

  不久,香港媒体来陈家沟拍摄纪录片《陈家沟》,详细纪录太极拳在发源地陈家沟的诞生、发展和传播,村里为此组织全村男女老少演练太极拳,并让村里的知名拳师进行个人表演。见到外界人对太极拳顶礼膜拜,陈照森的心灵第一次被深深触动了,他强烈地感受到:作为陈氏太极拳世家的正宗传人,自己不仅要练好太极拳,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要承担起传播、发扬太极拳的任务,将其作为毕生的事业,让太极拳造福更多的世人。

  就从那时起,陈照森全身心地投入到太极拳这神奇而奥妙的世界。除了帮父母种田之外,他把全部时间都用于练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望无垠的黄河滩成了他和拳友们的训练场。早上带些干粮,一练就到深夜,拳友们回家了,陈照森还在练习,有时回到家已是凌晨一二点钟,汗透衣衫,一双布鞋能倒出水来,因为训练强度太大,整个身子骨像散了架,腰酸腿痛,家里半尺多高的门槛都迈不过去。但已志在四方的陈照森丝毫不敢懈怠,他积极向前辈们学习、请教,拳技如春天绿苗,日日见长,渐渐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由于内功深厚,爆发力强,他演练起春秋大刀有如狂风扫落叶,气势雄伟,威猛无比,整个套路三十个动作演练下来不到一分钟,堪称一绝,让人为之拍手叫好。拳友们送其雅号:“大刀王”。

  1980年,日本第一次组团到陈家沟参观太极拳表演,陈照森作为拳师开始为外宾进行表演。此后,每当有外宾来陈家沟参观访问,陈照森必登台献艺,而且表演项目最多: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春秋大刀,单刀,单剑及推手等等。套路演练刚起来如虎啸山林,柔起来像绵绵细雨,快起来若旋风扫地,慢起来行若悠云,动作刚柔相济,舒展大方,让观者为之震撼,都折服于太极拳的独特魅力和惊人威力。从此,陈照森很快声名鹊起,成为陈家沟知名的拳师,周边村庄的太极拳爱好者纷纷前来跟他学拳,同时太极拳界也越来越关注这颗太极新星。同年,焦作博爱县徐庄村村民代表慕名找到陈照森,说村里组织了30多名青少年集体学练太极拳,想请他到村里当教练。想起当初自己立下的誓言,陈照森二话没说就到徐庄教拳去了。陈照森的授拳生涯正式开始了,这一走,就是20多年。

[NextPage]

 
游走江湖 广播太极拳种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老少皆宜、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太极拳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作为太极拳发源地的陈家沟,慕名来此学拳的人越来越多。为满足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需求,1982年,由河南省体委和陈家沟共同投资兴建的陈家沟太极拳学校落成了。拳技精湛的陈照森成为学校的主教练。除了教学员练拳之外,他还常常带队参加各省、市、县组织的各种武术比赛,并屡屡夺魁,先后获得金、银牌数百枚。因为学校住宿条件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大型团体的需要,应外地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力邀,陈照森先后赴河北、山西、安徽、山东、青海、黑龙江、广东、福建等地授拳。

  游走江湖,自有千辛万苦,作为为人豁达、武艺高强的拳师,陈照森也少不了接受同行的挑战。

  1985年,陈照森受山东省电力器材厂的邀请,在该厂为职工教拳。教拳结束时已至元月,为了欢送教练回乡过年,厂里特举办了茶话会,当陈照森和工会领导们谈论完拳术问题时已是深夜十一点钟,突然一个身材约一米八、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走了进来,紧跟其后的四个年轻人则分别站在门两侧,面带挑衅之色。来者上前一抱拳,冷笑着对陈照森说:“听说这位师傅来自陈家沟,教拳很是辛苦,而且拳术高超,所以,今天特来拜见,也想切磋切磋。”一看对方来者不善,工会的负责人忙打圆场:“今天陈师傅很累了,明天一早还要赶火车,以后有空再交流吧。”就领着陈照森往住所走。而从不喜人前炫耀的陈照森也只好有礼貌地向来者告辞。一出门,工会负责人暗自对陈照森介绍说:“来者姓蒋,曾在全国摔跤比赛中获得冠军,身后的四人是他的徒弟,因为性格原因,只要听说有外地武术界的人来此传技,都要上门“切磋”,给对方下马威。他们人多,还是不理会的好。”陈照森笑了。谁料,当陈照森刚在住所想休息,这位蒋某带着徒弟又敲门而入,并笑着上前与陈照森握手,为人坦荡、甚喜交友的陈照森忙上前伸出手。孰料,对方在握手的当儿,一只手抓住陈照森,另一只手握成拳就朝陈照森打来,而身后蒋的徒弟们则一起向他伸出拳脚。只一刹那的功夫,陈照森猛一运气,只一扭身,两手一抬,只听“呼”的一声,蒋某竟然腾空而起,就被推至身后的墙上去了。就在陈照森一个拈手,又将徒弟们打趴地上之际,恼羞成怒的蒋某猛扑过来抱紧陈照森的头,陈照森手一翻腕,脚一抬,将蒋某和他的一个徒弟一下身推至屋角的沙发上。这阵势让挑战者们不寒而栗,一旁的徒弟见状忙上前羞惭惭地对陈照森抱拳施礼,赔情说:“陈师傅,算了算了,我们赔礼了!”陈照森知道自己只不过用了七分力,不会致伤对方,也就顺势一回礼,来人则都喏喏而退。

  还有一次为外宾教拳之际,一位练多年柔道的台湾拳师慕名来到陈照森的教拳场所,称自己也正在学练太极拳,但一直没有悟出真谛,所以想和太极大师切磋一番,亲自感受“太极拳到底威力有多大”。陈照森推辞不过后只得答应了,两人就随意搭着手,陈照森让对方推自己,因为心中不服,这位柔道手就使用全身力气向陈照森打过来,但陈照森只略略一笑稍一引一推,就像赶皮球一样把对方一掂一放,然后再拈连拈随,一发力,对方便一下子被推到水泥地上,强悍的柔道手自然不服,起来再出拳,陈照森刚胸一含,身子一抖,一下子将对方弹出四五米远,刷地一下子“上”了几米之外的墙壁上去了。亲自领略了太极拳的威力,这位柔道手对陈照森佩服地五体投地,当下就要拜师。随后的时间里,他形影不离的跟随着陈照森练拳。

  像这样在一气吞吐之间就让对手铩羽而归的事,陈照森不知碰见了多少次,也正如此,铁心跟他练拳的人越来越多。

  1980年至今,陈照森曾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授拳,培养学员达数万名,成了名副其实的“江湖大侠”,为太极拳在国内外的普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期间,他还多次参加全国性大赛,多次获得太极拳推手冠军及套路表演冠军。1988年,在全国首届农民运动会上,由于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受到国家领导人田纪云、李岚清等的亲自接见,并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陈照森也先后获得了“河南省一级拳师、河南省优秀武术辅导员”等荣誉称号。2000年,陈照森又被评为“陈氏太极拳十大拳师”。

[NextPage]



陈照森在教授外国学员


侠骨柔情 培养四海弟子

  1995年,担任多年主教练的陈照森荣任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对学校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他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学员,其中大部分人在国内外各类太极拳大赛中获得冠军。2000年,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成为一所私立武校,辞去校长职务的陈照森开始把精力投入到传播太极拳事业当中,并苦心栽培太极传人。20多年间,他以严师慈父之心,先后培养了许多太极拳界的骁骁者,如陈志伟、张保忠、刘晓东、陈志强、陈雄姿、王大春、程飞飞、燕根来、常子轩、陈小龙、杜强胜、张建、李春娥、王运宜、王启龄、刘明龙、任文庆、张会来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太极拳明星们,每每提起自己的恩师,总是感慨不已。其中,现任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北京推广中心主任、运城市太极拳协会副会长的著名拳师燕根来提起师父陈照森,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太极拳,是师父给的。

  10年前的燕根来身患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夜间多梦虚汗,每周至少输五次液。偶然的机会,燕根来结识了太极拳,并于1992年慕名到发源地陈家沟找到陈照森学练太极拳,苦练三个月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后来,为方便做生意的燕根来学拳,陈照森应邀到运城亲自指导燕根来学拳,两人由此结为师徒。一年以后,燕根来身体完全康复,不仅神奇的太极拳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而且也被师父的侠骨柔肠、正直坦诚所感染,决心像师父一样,致力于太极拳的传播。于是,不顾家人反对,他放弃生意,先后十多次来到陈家沟,跟随师父陈照森学习陈氏太极拳套路及器械,想把真正的太极拳带回运城,造福更多的人。苦练两年学成回家乡后,燕根来果然义务组织了多期太极拳培训班,并于2005年5月组织举办了晋、陕、豫等19个代表队参加的运城市太极拳大赛及首届太极拳推手擂台赛,他所带的团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后来,他本人也先后于2000年获得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太极拳、剑两块金牌,2002年获得第二届中国焦作太极拳年会推手擂台赛60公斤级第一名。从一个体弱多病的药罐子到全国推手冠军、致力于太极拳传播的著名拳师,燕根来的人生是一个奇迹,但他清楚地知道,之所以有这样的奇迹,是自己有幸遇见了一位德艺双馨的好师父,有幸结识了太极拳。




十年前,陈照森给弟子常子轩校正拳架

 现任孟州市太极拳协会会长、孟州市青少年武术学校校长、系嵩山少林寺第三十一代弟子的太极拳师常子轩也是因为偶遇陈照森大师从而折服于太极拳的独特魅力。当年,刚刚二十出头的常子轩曾以自己精湛的少林功夫在80年代时的72所武术学校的散打比赛中获得第二名,此后,回家乡办起了一所专业培训少林功夫的武术学校,1992年,他外出返乡途经温县时,突然萌发了到陈家沟见识见识太极拳的功夫,并想找高手切磋一下的念头,于是慕名找到了陈照森,原本只想和他比试一番,不料一交手便如临深渊,几番手法过后,一向在武术大赛中所向披靡的他才晃过神来,他心中暗喜,他明白这位身材并不魁梧的陈照森先生是位太极高手,功夫了得,从未遇见过,由于陈照森高超的武艺和深厚的太极内功功底,使常子轩打心眼里折服。便诚心的拜师,虔诚的修炼正宗太极拳功法,在陈照森的精心传授下悟性颇高的常子轩很快就谙熟陈式太极拳的内功修炼、战斗心法、以及陈式太极器械的妙用等,他认为“太极拳术是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晶,只有虔诚的修炼太极拳术,武术技能才能升华,因为太极拳的综合它的形成妙不可言,太极拳是万拳技击之总源。”从此,他将自己的武校改成少林与太极兼备的综合性武校,大部分精力用于中国太极武术文化事业的研究,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的太极拳新人。


  德艺双馨、不喜名利是学生们多年来对陈照森的一致评价。他的方正豁达、豪爽刚直、虚怀若谷更使得无数喜爱太极拳的各界名士对他推崇至极。今年73岁高龄的谷峰是一代画师齐白石的关门弟子,也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书画家,他的画被国内外争相收藏,老来犹喜练习太极拳,对陈照森的坦荡为人早有耳闻。2006年五一节,得知陈照森在家乡陈家沟开办了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这位七旬老人不顾年迈,欣然和朋友一起不远千里来到陈家沟,亲自为学校开学典礼祝贺,早已不轻易为人作画的他主动提笔泼墨,精心画了一幅梅花图,并执意要拜师陈照森,后在陈照森的坚持下,两人义结兄弟,谷峰当即又为这位兄弟作画“桃园结义”,一直住了十日,老人才恋恋不舍地告别,离开陈家沟,此事被拳界传为佳话。此后,每当陈照森到外地授拳,只要在谷峰老人所住的南戴河附近的城市,老人都要提早为这位兄弟安排住处,等候他的到来。

[NextPage]





落叶归根 故里传拳扬太极

  一晃30年,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也成年过半百的人,陈照森思乡之情也更加切切。为进一步弘扬太极拳文化,发展家乡经济,不辜负前辈和父老乡亲的期望,作为一个以弘扬太极拳为毕生事业的太极拳大师,在各界友人及弟子的帮助下,在原有的1988年成立的太极拳功夫院的基础上,将学校再次扩建,并更名为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2006年5月1日,一座坐落于陈家沟村西北绿色原野上的专业太极拳培训学校——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诞生了!优美的田园景象、齐全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居住环境,让学员们感受到了家的舒适和怡然。这座家庭式武馆仅开业一年间,就先后接待国内外来宾数千人次,每到节假日,总是人员爆满。

  陈照森在全国各地奔波传播太极拳之际,许多敬仰他的弟子为了进一步弘扬太极拳文化,同时让师父到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固定讲学、传拳的场所,纷纷主动出资、出力,以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为依托,先后在北京、厦门、石狮、兰州、广州、大庆等十多个省市建起了分校和推广中心,使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有了接受正规培训的场地。

  现在全世界都开始关注太极拳这一武术奇葩,陈家沟也因此受到世界的关注,作为土生土长的陈家沟人,他更有责任和义务为太极拳传播作出毕生的贡献。

  此生只为太极生。年已五旬的陈照森如今更惜时光,他把“弘扬中华太极,造化和谐人生,让世界充满健康!”作为自己学校的办学宗旨,向社会各界郑重承诺:保证送给学员最好的技艺、健康和快乐!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