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寻根陈家沟(图)

2008-05-30 00:11    


 
   1999年5月8日至11日,陈家沟将举行首届国际极太极拳邀请赛及“天才太极院”落成仪式, 接到陈家沟的邀请函,我们全家人喜出望外,因这次陈家沟国际太极拳邀请赛正值女儿马畅参加北京体育大学高考, 同时也圆了我们全家赴陈家沟寻根之梦。(图:我们一家三口幸福的站在了师父师母身边)
   17年前,我千里迢迢独闯陈家沟寻师学艺,18年后,我将携爱人和我们的后代回到陈家沟寻根访祖,一同看望师父、师母,一同感受我初下陈家沟那段难忘的岁月,此时,我尚武的血脉已在女儿身上延续,年仅14岁的女儿已跟随我在各级比赛中已取得了十多枚金牌, 称得上是“久经沙场”的运动员了,这次来陈家沟她不但要参加竞赛,重要的是他们母女与我一起感受拳乡风土人情,汲取拳乡的武魂灵气。(图: 十七年前初下陈家沟师父授拳的小院,现已人走屋空,一片荒凉 ,眼前的一切使我感慨万千,百感交集 )
   我们下榻在师父家中,师父、师母得知我们的到来,早已将厢房打扫得干干净净。 他们像迎接远方归来的儿女一样将我们迎进上屋,我将妻子、女儿一一介绍给二老 ,师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师母一手拉着爱人的手、一手拉着女儿畅畅的手,仔细打量着她们母女,问这问那, 似久别的婆婆见到了儿媳与孙女般的亲热,我的爱人也像回家一样,向师父师母问寒问暖,在师父家,妻子每天帮师母忙这忙那,从不闲着。 爱人对我说:“师父、师母是我见到的最好的老人。” 我带领妻子、女儿来到师父家的老宅,这里就是我初下陈家沟拜师学艺的地方,就是在这个长方形的小院里,师父手把手将我领进了太极的殿堂,虽然这里 早已人去屋空,杂草丛生,可我当年与师弟们亲手载下的小树已长成了参天大树,这里的一草一木对我说来是那样亲切,我向 陪同我们而来的师弟建国说“这个老宅不要卖掉, 有机会把它复建起来,我老了也能经常回来住住啊 。”

   第二天我带领马畅来到朱天才老师家,看望朱天才老师,朱老师常年在国外讲学授拳,难得回国一次,这次是专门为天才太极院落而归的,这几天他为太极院的事忙得不可开交,(图:我与女儿看望朱天才老师)
 
 
见到我的到来朱老师很高兴,并邀我与他单独用餐,我向他汇报了几年来的工作,并送上我在《中华武术》发表的有关他的学术思想的文章样本,朱老师看到后不住的说:好!好!当他得知马畅即将参加北京体育大学高考时, 要马畅练拳架给他看, 他看后夸赞道:“马畅是运动员的料子。”
   5月8日上午,“天才太极院”落成仪式隆重举行。天才太极院门前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来自世界各地朱老师弟子,友好云集在此,热烈祝贺太极院的圆满落成,我为朱天才老师题写了“太极摇篮”大字条幅,悬挂在太极院二楼的大厅里。(图:马畅又获得两枚金牌)

  下午,比赛开始,来自世界各国的数百名太极拳运动员在陈家沟武术馆进行了传统套路、竞赛套路的拳械比赛,午饭过后,师父得知马畅下午上场比赛,便与我们早早来到赛场大厅,坐在看台上等看马畅的上场比赛。马畅上场了,她以规范的拳式,流场的节奏获得了少年组第一名,看台上的师父看到马畅取得成绩,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们围坐在师父身边,这时有很多运动员纷纷围拢过来问长问短,马畅成为人们关注的人物。
  比赛结束后,我们刚到家门,几名新华社的记者尾随而来,他们身后还跟着一些村民。他们在赛场上见到我们师徒三代人备受关注,便尾随我们到师父家对我们进行采访。师父家的院子里站满了人,我与师父站在院子中央,对着摄像机,接受了长达半小时的采访。(图:我与师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采访过后,记者们好像余意未尽,我们的回答似乎未达到他们的采访目的,还未有离去之意,这时,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此人大概也是随记者们一同而来的,他自称练过长拳,对太极拳技击不理解,要与师父过过手,体验功夫。说是体验实为较量。此时,师父看了看身边的师弟,最后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了我,我领会了师父的用意, 我想,这是我向师父汇报的好机会,也是对我多年所下功夫的检验。我向师父点了点头。师父心领神会,对那年轻人介绍说:“他是我东北的徒弟,你可以和他切磋一下 。” 此人看了看我,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态,他拉开拳击的架式,我丝毫未动,静静的站在那里,凝神敛气,启动起太极态,此时摄影机已对准我们,那人突然出拳向我进攻,我灵机一动,前手缠丝刁手一个缠丝,另一手搭住肘部,腰微一动,那人便扑倒在地,此人并不示弱,挣扎着站起,抓住我的手便拧,我顺势一沉他便跌坐在地,我急忙将把他扶起,示意再来,此人摆摆手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此时马畅用照相机,留下了这珍贵的一瞬。
因马畅于5月10日参加北京体育大学高考,我们决定提前赶往北京。(图:我将摔倒的“切磋者”搀扶起来)

  在离开陈家沟前夕,师父又一次亲自带领我们参拜了陈家祠堂,在先祖陈长兴前辈遗像前,我上香磕拜,以表达对陈氏先祖的敬意,之后师父又带我们参观了“杨露禅学拳纪念馆”,“陈照丕陵园”虽然这些地方我已参观多次,但我每次前来瞻仰一次都别有新意。瞻仰完毕,我想师父应该带我们回去了,可师父说还有一处该去看看。陈家沟对我来说是再熟不过了,应该说我也算半个陈家沟人,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古迹景点我是再熟不过了,还没听说有什么新的景点,师父说:去了就知到了。
  我们曲道来到了村西,这里我曾来过多次,从没听说有什么新的景点,也许这几年又有新的变化 ?
  “国相你看”,顺着师父所指方向,只见陡峭的黄土坡上长满了茂密的灌木,“那里有什么?”我不解的问。
  “你看坡顶上的那棵大树。”果然在一片灌木林中有一棵硕大大的树木挺拔而出,鹤立鸡群。师父告诉我:这棵大树叫皂角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陈家沟最古老的树,从树干那嶙峋凸凹的沟壑中,记录了它沧桑的过去。
  “你再往下看。”
  “树根!”我惊奇的发现灌木深处因长期水土流失而裸露的硕大的树根,它相互缠绕,深深的植根于这片黄色的土地上,它将大地的乳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树干、输送到树冠、输送到每一片叶脉之中。此时,我突然意识到什么,纯朴的师父哪里是让我观赏树木,分明是在暗示我什么!
  根是生命之源,
  根是生命之母。
   没有它树木将会枯萎,没有它就没有树木赖以生存的营养,在这位饱经沧桑的皂角老人的身躯下,我仿佛看到了陈长兴,陈耕耘,杨露禅,陈发科,陈照丕等太极前辈们练拳舞械的身影,就是这片黄土地,就是这里的黄河水,才使皂角老人获得了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它的树冠是那样的翠绿而美丽。(图:我在为陈氏前辈上香)
  寻根,让我永远不会忘记这片曾养育我的黄土地,
  寻根,让我永远不会忘记曾培育我的恩师,
  寻根,使我感到自己仍是一名小学生,
  寻根,使我倍感肩负责任的重大。
  我就是这皂角树上的一片叶子,
  我的根在———
  陈-家-沟!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