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吴式太极拳的发祥与定型
吴式太极拳是从杨露禅所传的拳术套路演化而来。据史料记载,杨露禅大约在1840年后在北京王府教拳。习拳者甚多.其中万春、凌山、全佑受益最多。
全佑(1834~1902),满族正白旗人,生于北京大兴.老姓吴福氏,字保亭。他经多年精心苦练.吸收杨露禅、杨班侯父子大、小架之精华.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人称他的拳为中架式太极拳,也可以说是吴式太极拳最早的雏形。
根据《太极功同门录》所记,全佑传人有王茂斋、吴鉴泉、郭松亭等。吴式太极拳的定型是在1902年全佑逝世之后,王茂斋和吴鉴泉、郭松亭等一起经过多年的苦练、切磋、研究、提炼、升华,并吸收了其他优秀的太极拳技法,形成了新的拳式特点。该拳架势中正安舒、不纵不跳、轻柔缓慢、松静自然、紧凑舒伸、圆活灵巧、点(穴)、打(击)、拿(反关节)、发(摔)、卸(骨)融为一体。经过他们广为传播,使吴式太极拳名声显赫.队伍不断扩大。但当时还不叫吴式太极拳,叫“太极功”(见1929年王茂斋编辑出版的《太极功同门录》).
吴式太极拳得名于1959:年徐致一出版的《太极拳》(吴鉴泉式)一书,但尚未冠“吴式”二字.l96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太极拳全书》方冠为“吴式”二字。1989年6月.由中国武术研究院审定的《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杨、陈、吴、孙)出版后,才真正有了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各式太极拳之名份。
二、吴式太极拳南北两派(南吴北王)的形成
所谓南吴北王,是指南方(派)吴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吴鉴泉和北方(派)吴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王茂斋。
吴鉴泉(1870~1942).全佑之子.名爱绅.民国后随汉俗为吴姓。1928年,鉴泉先生应邀迁居上海传拳.第一个把(吴式)太极拳传到长江以南.从学者甚多.为南派吴式太极拳之掌门人。l942年,鉴泉先生逝世以后.女儿吴英华、女婿马岳梁掌门继续在南方承袭发展。
王茂斋.名有林.字茂斋(1862--1940).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1928年.吴鉴泉南下以后.他留在北平一边经商一边传拳.受业者众多,成为北方吴式太极拳之掌门人。1940年.王茂斋先生逝世以后,由其得意弟子杨禹廷先生掌门继续在北方承袭发展。
1928年,吴鉴泉、王茂斋分开以后,双方在长期的教拳实战中,通过不断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研究、体悟,又都各有发展、形成了吴式太极拳的“南吴、北王”两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