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太极拳的发源地与创始人
当今已风靡全球的太极拳,虽然流派纷呈,但却共出一源,都是由发源于河南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衍变而来。太极拳的创始人就是陈家沟的陈氏第九代传人陈王廷。
陈家沟,坐落在温县城东5公里的清风岭上。陈王廷为了创造太极拳,认真总结了家传长拳的利弊,研究了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拳经》,研究了多种内家拳术,研究了道家《黄庭经》中的吐纳导引之术,研究了医学的经络理论,研究了儒家、道家共尊的太极阴阳学说,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历经数载,创编太极武术。
陈王廷创编的武术,计有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双人推手及刀、枪、剑,棍、锏等器械套路,统冠以“太极”之名,其中的太极拳和太极推手最具特色,成为武苑一绝。
二、 太极拳的传承与影响
太极拳在陈家沟发源后,在传承中又逐渐衍变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流派。但归纳起来无外乎“外功拳”和“内功拳”两大类。外功拳以少林拳为代表,内功拳以太极拳为代表。就其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而言,因太极拳具有搏击、健身、表演,陶冶性情等多种功能,且不需场地设备,老少皆宜演练,所以很快传遍全国,风靡世界。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武术,当今有人把太极拳誉为“世界第一运动”。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有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太极拳爱好者到陈家沟寻根问祖,拜师学艺,表达他们对太极宗师的敬仰和对太极圣地的心慕神往,从源头上领悟太极文化的精奥。
三、 太极拳的内涵与中医渊源
太极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享誉中外。300多年前,温县陈家沟陈王庭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结合易经阴阳、五行转换之理,道家导引、吐纳和中医的经络学说,集民间十七种拳术之长,创编出一种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老少皆宜的内功拳,取名“太极拳”。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拳术,它内涵丰富,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养生学、中医学等多学科的深厚土壤之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太极拳理论与中医理论紧密相连,几百年来又深深扎根于中医学中,在延年益寿、强身健体、预防保健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太极拳的点穴和捏骨技法与中医的正骨和针灸一脉相承。太极拳是一种健身与技击并重的拳术,动静相依,快慢相间,阴阳开合,在人们慢慢地体会和感悟中,毅力、自信、进取、坚强的品质都会得到培养和强化。由无极生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的太极文化,要求练拳者心胸开阔而无杂念,这便是太极拳与道家的“守一”、“纯素”及佛家的“禅定”、“空灵”相通之处,也是太极拳修身养性功能之所在。“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佛在我心中”,“心静无我”等心经都是太极拳带给世人宝贵的人生财富,这与《内经》上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防病保健理念是一致的。
太极拳在各种慢性病的治疗上疗效显著。在科学发达的国家,太极拳成了他们的新宠,美国大批民众参与太极拳运动,美国医学界频频发表有关太极拳研究的结果,证实练习太极拳对治疗心血管疾病,增强心肺功能,缓解颈、肩、背疼痛有显著疗效。有关医学专家评论,打太极拳每小时能消耗许多热量,是一种不流汗的减肥运动,对“谈肥色变”的当今世人,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太极拳强调身心合一,长期打太极拳可缓解忧郁、紧张情绪,具有镇定作用,无疑给当今世界上处于快节奏、高压力状态下的人们带来了一线曙光。
太极拳祛病健体的功效,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眯,练习太极拳的人数在迅速猛增。目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演练太极拳的人数达一亿之多,国际武联决定,将每年的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太极拳已打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华太极拳已成功申报为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中医、太极拳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异曲同工,标本兼治,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中医文化、太极文化相得益彰,共同宣扬将极大丰富其文化内涵,提高其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