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杨露禅曾到河南陈家沟向陈长兴学拳,后进京城入王府教拳。父子两代打遍京城无敌手,人称“杨无敌”,使杨家拳名扬天下。而后经过班侯、健侯、少侯、澄甫的宏扬传播,使杨家拳的弟子遍及海内外,奠定了杨式太极拳发展的坚实基础。在众名家、传人的发展创新下,又演变出吴、武、孙各式太极拳。目前流传较广的陈、杨、吴、武、孙五家太极拳,从套路、招法、风格上看,杨吴武孙四家太极拳的走架、打手、名称、风格较为接近,传承关系明显,而陈式太极拳却和其它四家太极拳的风格迥异,甚至格格不入。由此引起了众多太极拳研究专家、爱好者的深思和疑惑。难道杨露禅在离开陈家沟后就对其所学的拳术进行了改造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吗?要如此说,杨露禅更是一代创拳的武学大师了。然而,这些年来许多太极拳研究的专家旁征博引,已对太极拳的诞生、传播和发展作了大量的论述,证明了太极拳是古今中外唯一一种有思想的拳术,是用道家的哲学思想去指导如何练习技击、健身和养生的。它的根深深植于道家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中,源于老庄;它的中兴和武道合一,起于武当张三丰祖师,所以太极应尊武当。因此,杨式太极拳的诞生和风格的形成,其中一定有其不被外人所知的历史根源。
今年是杨露禅诞辰二百周年,从杨露禅学拳到杨式太极拳风格的形成,至今也不过一百几十年。但是杨式太极拳和陈式太极拳在走架、打手、风格上竟有如此大的区别,甚至格格不入,不由得令人怀疑杨式太极拳是否由陈式太极拳脱胎而出?以杨式太极拳为代表的太极拳是否真像有的“太极理论家”所说,是由陈王庭创出来的。笔者在此试图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杨式太极拳风格的形成,对陈式太极拳之所以与杨、吴、武、孙四家太极拳风格的迥异,作一粗浅的探讨和解释。笔者意在抛砖引玉,欢迎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共同探讨太极真谛。
其一,杨露禅曾经三下陈家沟学拳,但笔者认为陈家沟只是杨露禅学拳的地方之一,陈长兴也只是杨露禅的老师之一。然而最后形成杨式太极拳的精华部分,不是在陈家沟学的,也不是陈长兴所传,而是另有他人传授。由于杨露禅学拳、传拳、成名的年代,正是太平天国运动酝酿、兴起、失败的年代,向杨露禅传拳的人可能和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所以杨露禅不便将这位师父的名字公诸于世,而假托是在陈家沟向陈长兴学的。所以,目前陈家沟流传的陈式太极拳和杨露禅所传授的杨式太极拳风格不同。而陈家沟陈式太极还是由于杨露禅在京城出了名才显露于世的。况且陈式拳一出世,就被当时的武术界人士评论与杨式太极拳的风格迥然不同。
其二,杨露禅三下陈家沟是向陈长兴学了太极拳的,但陈长兴的拳是向蒋发或其他外姓老师学的,并不是陈家沟祖传炮捶之类。由于陈家沟陈氏族人对本家族的人封闭性强,既不允许向外姓人传授本家的拳术(例如“炮捶”等),又不允许本家族的人学习外边的东西,更不允许陈长兴把他向外人学的太极拳传授给本家族的人,所以陈长兴出于无奈,只好把他所学的太极拳全部传授给“外人”杨露禅。而杨露禅在京城扬名自成一派后,陈家沟人才发现陈长兴所传的太极拳如此高妙,而此时陈长兴已年老多病或已去世。陈家沟人只能把陈长兴所传太极拳的某些劲路揉进陈家沟原有炮捶等套路中,形成了陈式太极拳。所以,目前流传的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风格迥然不同。
其三,杨露禅是三下陈家沟向陈长兴学拳,但在未进京城入王府前并未形成一定的风格。有文章说杨露禅从陈家沟学拳回到永年老家后,曾向人传拳,但不叫太极拳。后来杨露禅进京城入王府,随着环境的变化,杨露禅的功夫也在不断提高。加上当时清朝王府内高手云集,在不断地与高手们的切磋、比武的过程中,使得杨露禅的武学造诣不断升华。是在王府内不断的教拳、比武的锤炼中,形成了杨式太极拳的风格。而陈家沟的拳还是处于原始、古朴的状态。所以,目前流传的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风格迥然不同。
其四,武式、孙式、吴式三家太极拳均脱胎于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的拳架是以杨式拳为基础的。当年杨露禅从陈家沟学拳回到永年后,不愿意将所学全部教给武禹襄,只教其大概,只教拳架不讲拳理。而此时杨露禅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武禹襄在河南舞阳,到赵堡向陈清萍学拳月余,主要是将理论部分带回。实际上还是在杨露禅所授拳架的基础上研究、深造。所以,武式太极拳从拳架上看还是有杨式拳的痕迹。孙式太极拳又是在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揉进了形意、八卦的东西,因此仍脱不开杨式拳的架子。至于吴式太极拳,不管它是源于班侯的老架还是少侯的小架,更是脱胎于杨式太极拳。甚至于著名吴式太极拳家吴图南先生临去世还说自己练的是杨式太极拳。吴、武、孙三家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从形式上看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其五,杨露禅进入端王府后,将太极拳传与王兰亭、司新三,此时杨式的风格尚未公开形成。但此时却有武当道人不断混迹京师,司新三也因得武当道人裴远臣的点化而得犹龙派太极功夫真谛。而后孙式太极的创始人孙禄堂也曾到武当山寻根而形成孙式太极。故我们有理由推断并相信,杨式太极是在此间得到道门真传而由澄甫定型。这一看法也恰好与四川成都杨式太极传人贺洪明先生去年在《武当》12期上发表的题为《杨式太极定型前曾得道门高人指点》中的前辈口碑追忆也极相符合。
由上述几个推理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杨式太极拳风格的形成,另有其历史根源,而绝不是脱胎于现在流行的陈式太极拳。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是道家的哲学思想,没有从事大道修为且没有修为造诣者,绝难将道家哲学思想的精华贯穿到拳术中去。更何况一个“忙来时种田,闲来时造拳”的乡野村夫。
综上所述,杨式太极拳和如今流行的陈式太极拳各有不同的渊源,而吴、武、孙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却有着割不断的姻缘。杨式太极拳是道家哲学思想在技击、健身、养生方面的精典。它植根于道家文化,发源于武当仙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