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泉先生的“老六路”是杨健侯秘传的吗(4)?

2011-09-30 11:16  魏坤梁  

(三)“老六路”与杨澄甫先生套路的不同反映了什么?

 

 “老六路”虽然与杨澄甫先生后期在上海所传播的太极拳套路最相同,但两者确又是存在着6个不同之处的,那么,是怎样的6个不同?反映了什么?分析于下:

 

“老六路”的进步搬拦捶与右蹬脚之间,比杨澄甫先生后期套路多了一个“小七星锤”,这个“小七星锤”是唯一的一个比杨澄甫先生后期套路多出来的拳式。然而,许禹生先生《太极拳势图解》之套路中并没有这么个“小七星锤”拳式,显然,许禹生先生并没有得到过杨健侯先生这个拳式的传授。这个“小七星锤”是随着跟步后的退步撤步再进步跟步的连续两个冲拳,颇象形意连环拳中的崩拳,反映为“逢进必跟、逢退必撤”,这一特点反映这个拳式不大可能是1917年之前的杨家太极拳,应该是孙氏拳。当然,陈微明先生1928年在杨家原太极长拳基础上增补进孙氏形意拳与八卦拳的某些动作编成新的“杨氏太极长拳”中有了“逢进必跟、逢退必撤”,但这自然不是属于杨健侯先生所传授的。杨家很多弟子如牛春明、田兆麟、崔毅士、李雅轩等先生都是在1901年至1914年之间拜杨澄甫先生为师的、都是得到过杨健侯先生亲自指导的,他们的套路在某些细节方面各都保留着原来所习拳式的痕迹,然而在他们的套路中也都没有这个“小七星锤”。这些情况显然都反映这个“小七星锤”不可能是杨健侯先生所秘传的。

 

②杨澄甫先生后期套路最后一个“高探马”中有一个弓步穿掌与“高探马”合称为“高探马穿掌”,“老六路”则分别称为“高探马”与“白蛇吐信”;其实两者的动作是完全一样的,无非是杨澄甫先生所称为的“穿掌”被汪永泉先生称为“白蛇吐信”而已。然而《太极拳势图解》和1925年出版的《太极拳术》的套路中都是没有这一“穿掌”的,这一“穿掌”最早出现于1931年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一书的套路中,无疑这一“穿掌”在1917年杨家所传授的套路中是没有的,是杨澄甫先生于1925年至1930年之间所增添的。可见“老六路”的“白蛇吐信”正好反映了这是杨澄甫先生修改过套路的特点,不可能是杨健侯先生所秘传的。

 

③《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的“十字腿”,《杨式太极拳述真》中称为“单摆莲”,其实“十字腿”就是“单摆莲”,杨澄甫先生1931年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就称为“十字单摆莲”;这一拳式汪永泉授杨式太极拳语录和拳照》与《太极拳使用法》的称谓相同也是“十字单摆莲”;当然杨澄甫先生南下上海后,“十字单摆莲”的摆腿被改为前蹬脚了,傅钟文先生在《杨式太极拳》一书中对此就有介绍,可见“老六路”中的“十字单摆莲”无论是摆腿还是前蹬脚都是属于杨澄甫先生所传授的。

 

④杨澄甫先生及其亲属与弟子所有著作套路中的“野马分鬃”弓步前脚尖的方向都是斜向前方的,即或朝西北、或朝西南,杨振铎先生还特别在《中国杨氏太极》一书中说明弓步前脚尖是斜向约20多度;许禹生先生《太极拳势图解》中的套路根据图示和说明,“野马分鬃”弓步前脚尖也是斜向前方的,杨澄甫先生于1929年定型的山东国术馆教材《太极拳讲义》之太极拳套路的“野马分鬃”弓步前脚尖也是斜向前方的;然而国家1956年颁布的“88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中“野马分鬃”弓步前脚尖的方向则是朝正西的,这就反映斜向的“野马分鬃”是杨家传统太极拳的特点,朝正西的是国家套路的特点,而《杨式太极拳述真》“老六路”中的“野马分鬃”弓步前脚尖是朝正西的。显然,“老六路”中“野马分鬃”的练法是来自于国家套路的,不可能是杨健侯先生的秘传。

 

“老六路”最后一个“扇通背”之后的拳式为“撇身锤”,与《太极拳势图解》中的拳式名称“撇身鎚”相同。此拳式《太极拳术》的套路中称为“白蛇吐信”,反映杨澄甫先生于1921年至1925年之间将“撇身锤”改为了“白蛇吐信”,无非是将翻拳改为了翻掌而已,拳式没有其它的变化,但这个修改不是很稳定,因为杨澄甫先生于1929年定型的山东国术馆教材《太极拳讲义》中的太极拳套路仍然是“撇身捶”;而国家1956年颁布的88式太极拳也是“撇身捶”。显然这一拳式练为“撇身锤”并不能反映是照杨家1917年之前的原来套路练拳,也有可能是来自于国家“88式太极拳”的。

 

从网上可见到汪永泉先生约1分钟的太极拳演练录像,这段录像反映汪永泉先生所演练的太极拳式与杨澄甫先生所传授的太极拳式轮廓上是完全相同的。但其中某些拳式动作也具有特点,如“左搂膝拗步”,左手在肩后上方是几乎伸直后再转向前方的。而现存的董英杰、傅钟文、杨振基、杨振铎先生和赵幼斌等先生这些杨澄甫先生的亲属、弟子后人的太极拳演练录像反映杨澄甫先生所传的“左搂膝拗步”左手在肩后上方的活动轨迹是呈环形的,反映了这是杨家的传统练法;左手在肩后上方几乎伸直是国家套路太极拳的动作特点。88式太极拳和24式太极拳的主要编订者之一李天骥先生所主编的《武当绝技》一书介绍1929年山东国术馆根据杨澄甫先生的套路编定的《太极拳讲义》之套路中的“搂膝拗步”的动作图一手在肩后上方也是几乎伸直后再转向前方的。当然这图可能是现代人参照国家套路太极拳所画的,也有可能是按李天骥先生之父、当时山东国术馆教务主任李玉琳先生示范演练的图照所画的,如果是后一种可能,国家套路太极拳“左搂膝拗步”之左手在肩后上方几乎伸直的动作就是源于山东国术馆太极拳套路了,但是山东国术馆的太极拳套路在山东的传播范围是很有限的,因此“老六路”中“搂膝拗步”的这一动作也应该是源于国家套路太极拳的。

 

从上述6个不同的分析可见“老六路”不仅属于杨澄甫先生的后期套路,还吸收了1956年颁布的国家套路太极拳的一些特点,不可能是杨健侯先生的秘传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