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太极的“洋学生”

2015-09-26 09:58    


      核心提示:进入9月份,在河南师范大学中心花园广场,下午经常可以见到一群金发碧眼的“老外”有板有眼地练习太极拳,从开始的生涩到越来越圆融,吸引了不少路人的“围观”,成了大学校园的一道新风景。他们是来自德国汉堡大学汉学专业大一的交换生,要在河师大进行为期4周的交流学习。2004年开始河师大对接德国汉堡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以及韩国的一些大学,12年来已累计接待300多名交换生,以此作为窗口推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进入9月份,在河南师范大学中心花园广场,下午经常可以见到一群金发碧眼的“老外”有板有眼地练习太极拳,从开始的生涩到越来越圆融,吸引了不少路人的“围观”,成了大学校园的一道新风景。

  “他们都有自己的中文名字,这是彭晓黎,这是夏依玲,这是聂新梁,这是……”9月25日下午,河师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秋发向记者一一介绍了这11名“老外”,他们是来自德国汉堡大学汉学专业大一的交换生,要在河师大进行为期4周的交流学习,而明天他们的本期交流学习就将结束,很快就会踏上返回的旅程。

  “太极拳是我们给他们准备的精品课程之一,此外还有书法、汉语等课程。”李秋发说,2004年开始河师大对接德国汉堡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以及韩国的一些大学,12年来已累计接待300多名交换生,以此作为窗口推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穆达仪是个开朗的小伙子,他觉得学校安排的课程非常好,太极“很有意思”;罗宁是个“中国通”,曾经单独赴武当山学习了解道教文化,他在太极里找到了“道”;柯雅婷是个安静的姑娘,她喜欢太极的“放松与优雅”……

  他们的太极拳教练郭强,是河师大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14级研究生,也是陈氏太极第13代传人,师从太极大师陈炳,特意被合作与交流处“挑”出来担此重任。郭强说,经过8个课时的学习和课下的练习交流,目前这11名交换生已经全部掌握了24式简化太极拳套路,初步了解了太极的基本文化,学习了部分太极的格斗技巧。

  “教‘洋弟子’不容易!”郭强说,首先要克服语言关,还想让他们看到拳法背后的文化,而不是只看到一个“空壳子”。德国留学生非常严谨认真,每一个姿势都想要“精确掌握”,举手抬足之间都想要“量化”,让他啼笑皆非,也让他大伤脑筋。

  不过,郭强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先展示太极之美和不同风格的太极拳,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再‘陪练’让他们知道太极也能发力,并非只是‘花架子’,最后就是多纠正多示范,让他们动作不走样。”

  太极架起了中德大学生的友谊桥梁,郭强在课外成了他们的好朋友,除了太极还教会了他们包饺子、打麻将,带着他们品尝各种小吃,让这些交换生对河南、对河师大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一想到马上要上离开就伤感起来,而罗宁同学决定推迟返校,准备再多呆一周,向郭强进一步学习太极剑的基础知识。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