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赛事平台促武乡建设

2013-08-07 09:45    

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落幕
用赛事平台促武乡建设

 

  7月30日,为期三天的第十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在长春市东北师大体育馆落幕。本届赛事是首次在东北三省举办,参赛队伍和参赛人数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来自河北沧州、河南登封、温县等83个全国武术之乡的1050名运动员及教练员参赛。赛事设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对练项目和展示项目4大项。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打造的一个赛事平台,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是各武乡难得的展示、交流机会,对武乡建设有着特别的意义。本届赛事期间,总局武管中心副主任、中国武协副主席陈国荣就本届赛事情况、武术之乡建设等问题接受记者专访。

 

  陈国荣介绍,总局武管中心、中国武协设立这样一个赛事平台,就是希望为各个武乡打造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展示平台,我们希望这个赛事由各地最好的武术习练者参加,但目前看还并没有完全做到,因为这还要取决于当地政府的组织能力。

 

  据介绍,目前的众多武乡,很多都是一些传统拳种的发源地和发祥地,例如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著名拳种的发源地,基本都涵盖在武术之乡里。各地将优秀拳种继承、发扬的同时,也需要将它们的技术发展、传承得更加深入,这时就需要一个良好的赛事平台进行学习、比较。这个比较不单纯是个人技术,也是各武乡在推动文化传承、全民健身等全面的比较。作为管理者,也希望这个赛事中能够每届都有新人、每届都有所发展。

 

  陈国荣说,这次比赛从报名情况看超过往届,各代表队年龄结合也不错,老中青、男女选手都有,改变了过去主要依赖男选手的弊病。从比赛的技术水平看,很多地方的选手确实是经过选拔出来的,往常一些赛事中的以旅游为目的的选手不多了。不过,在地域上,东西部选手的差距还是比较大。从选手表现看,同样的少林拳、南拳等,一些武术之乡的选手、苗子一出来功力就明显不一样,这也符合预期和赛事宗旨。不过,目前来看,这个赛事的内容、竞赛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应该更加能够适合武术之乡的特点。

 

  武术之乡的选手以业余为主的,对于其中的青少年选手来说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一些选手通过这个赛事坚持练下去,有可能进入专业行列,这样武术之乡赛事就为武术的后备力量提供了一个保障;还有一部分是即使他不坚持练,进不了入专业队伍,也希望他能够成为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在全民健身中发挥重要作用。

 

  陈国荣说,我们要求各代表团的带队领导必须是县区的行政领导或体育部门主要负责人,因为这样才能促进武术之乡的全面建设。总局武管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对武术之乡的要求是全面的,并不是单指某一个项目、某一个领域。“全国武术之乡”是国家授予地方政府的一个标识和牌子,它必须有深厚的武术传统文化底蕴,政府在武术发展上领导力、凝聚力很强,武术活动开展丰富多彩,还必须要有一支庞大的武术习练大军。

 

  陈国荣认为,去年出台的武术之乡评价体系受到了各地的高度重视,也改变了很多地方过去对这个称号的错误认识,对加强规范武乡建设有很大促进作用。未来,各武术之乡应该在武术覆盖面上、发挥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方面有鲜明特色,而不能只因为是一两个拳种的起源地,其他方面就不努力了,那样迟早是不行的。(蒋亚明)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